观众七大新要求,博物馆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李韵
自2008年初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启动,4年多来,全国已有1804个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5.2亿人次。然而,随着免费开放的深入开展,社会和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了。
放眼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记者在有限的视野内,发现了满足观众各种新要求的七种颇为有效的应对之策。
要求之一:我们不仅“看热闹”,还要“品文化”
●应对
【另类讲座】“博苑讲坛”是内蒙古博物院依托自身的文物资源优势、学者专家优势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独创的社会教育活动。它既不同于学术讲座,也区别于论坛,其独特之处在于,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聆听专家精彩的讲座,与专家交流互动,还可以自己申请讲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除了静态的讲述形式,还结合动态的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绚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这种“另类”的活动,在全国博物馆尚属首例。
●效果
自2009年6月开办以来,“博苑讲坛”已在观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场场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临时座椅都不够,观众只能席地而坐。观众们说:“这种活动有深度、有广度,还有活力;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我们喜欢参加。”
要求之二:我们想无需远游就能看到天下精品
●应对
【借力打力】引进外展来满足本地区观众的需求是各博物馆常用招术,浙江省博物馆更是技高一筹。
当下,民间收藏日渐繁荣,但绝大多数精品普通观众无缘相见。浙江省博积极谋求为社会服务的新途径,有效调集、整合民间收藏资源,确定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展”的办展思路,自2006年起推出了“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让民间藏品走进博物馆与公众共享。2011年他们还举办了“游心·观止——2011浙江民间典藏大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效果
为民间藏家办展这种新模式,是浙江省博对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对于实现民间收藏与国有博物馆的优势互补、加强国有博物馆与民间收藏之间的联络,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意义。
要求之三:你开门时我上班,我有空时你闭门
●应对
【挑灯夜战】为了让平时工作繁忙的都市人能够在休闲的周末晚间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和文化,从2011年5月起,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四川博物院特地延长开放时间至晚10点,开创华灯博物馆这一全新的工作模式。
华灯博物馆十分重视选题,每次都是针对专门主题、专门讨论,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一起研究分析,提出工作方案。其中既有古典艺术的赏析,也有专家学者的通俗讨论,还有中华传统礼仪、仪式展示和现场体验,传统艺术、手工艺展示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以及青少年文化创新体验活动等。
●效果
如今,华灯博物馆业已成为成都市民喜闻乐见的周末文化生活新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各社会团体的关注和热心参与。市民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博物馆贴心、方便,而且参与性特别强。
目前直接参与活动的观众已逾2万人次。
要求之四:我住在边远地区,难有机会进博物馆
●应对
【流动展览】海南省博物馆是我国最年轻的省级博物馆,迄今还不满4岁。由于地域偏远、历史遗留、经济欠发达等原因,海南群众对海南的历史人文缺乏认识,博物馆的认知度也不高。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教功能,他们从2010年5月1日起,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环岛巡展,足迹遍及全省18个市县及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行程5000多公里,吸引观众5万余人。
四川省博物院的“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则将巡展常态化了,它也成为全国首个成建制的流动博物馆。仅2011年,“大篷车”就赴全省各地办展20次,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
●效果
流动展览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和少数民族同胞。他们说,省博物馆把流动展览办到自家门口,实在太好了。联合国官员在考察四川省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后指出,要在全世界不发达地区,大力推行这种文化服务模式。
要求之五:博物馆的纪念品太雷同,我们想要特色
●应对
【创意设计】免费开放后,上海博物馆敏锐地意识到顾客群结构发生的变化,积极应对。他们以馆藏资源作为设计源泉,选择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物件为载体,以创新的思维把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创意设计出了多品种、系列化的博物馆文化产品。2011年,上海博物馆纪念品家族又增了66类1500余款,包括青铜、瓷器、陶器、玉器、木器、书画等复仿制品以及生活类、儿童类、服饰类、首饰类等。这些少则几元、十几元,多则几千元、上万元的纪念品,常让观众爱不释手。
湖南省博物馆更进一步对产品线进行重新设计,除了常规的文物工艺品、纪念品设计销售,还大胆将创意触角延伸到了马王堆养生文化,开发出“马王堆养生枕”系列、“马王堆养生香薰”系列产品。
●效果
走进上海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总有一款适合您”,满足您“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心愿。2011年他们的产品销售近49万件,销售额达2650万元。
湖南省博物馆的养生系列,其独特的养生理念和产品风格,不仅得到观众的喜爱,而且受到市场的青睐。
要求之六:我们是微博控、网络控,我们拒绝落伍
●应对
【玩转时尚】当下的年轻人对网络等新媒体青睐有加,因此要吸引年轻人,博物馆就必须在传播上采取更新鲜、更时尚的表达方式。
近年来,各博物馆陆续建立官网,设立网上虚拟博物馆,有的还开办了手机导览。随着微博的风靡,还有一些博物馆开通了官方微博,使博物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在通畅的同时,更增添了不少情趣。
2011年10月,苏州博物馆创意策划了“无线苏博、无限体验”的移动智能观众导览项目。只要有智能手机或ipad之类的智能终端,无论在馆区还是馆外,甚至全世界,都可以轻松进入他们的智能平台,通过图片、文字、语音和声像,对馆藏文物有更多感性的认识。同时,他们还可以为现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和及时分享,拉近了观众和文物、观众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每件文物带来的现场冲击力。
而国家博物馆除了在讲解方面也开展了手机导览服务外,还较早开通了官方微博。它的小编在每天发送馆藏文物图片的同时,还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文物说明变得灵动、可爱,颇受欢迎。
●效果
一位博友在网上留言:“如果博物馆的说明都像国家博物馆小编这样行文有趣生动,带着大家开心参观,我愿意天天去博物馆。”
要求之七:博物馆能帮我们社区干点啥?
●应对
【定单服务】福建博物院与社区、学校签订共建协议,承诺为共建单位提供服务,开展“文物在我身边——福建文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国内首创了“定单式服务”的先例。
他们将馆藏资源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展览、读物,免费送入中小学校和居民社区,并根据展览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征文比赛与专题讲座,搭建出一个博物馆教育的外延平台。2011年,他们与福州市108个社区、102所学校签约,编制并赠送200套展览、2万册文物读本,举办讲座91场,并结合临时展览、社会话题等开展了多项社教活动。
●效果
定单式服务激发了全社会对文博事业的关注,2011年该馆的参观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创下历史最高值。观众在给他们的信中写道:“五千年的历史并不遥远,‘文物在我身边’活动开展,每个人都有机会穿越时空,俯瞰历史,了解中华的悠久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