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化艺术 >> 品味二十四节气

品味二十四节气

作者:俞耕耘

201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科普、诗情和画意怎样才能完美结合?一套为儿童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原创科普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给了我们准确的答案。随着图书市场兴起的“绘本热”,以及近期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这套童书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它的难得之处在于,这是专家写给孩子的书,读后既有知识的获益,更有故事的童趣。

  在《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书中,自然体悟、生活技艺、民俗历史融贯一体,不露痕迹。小女孩牙牙来到农村爷爷家,这里的生活对牙牙而言既陌生又神奇,充满着发现、观察、体验和创造的乐趣。牙牙作为小主人公,拉近了与每个小读者的心理距离,她用图画记录了见闻,亲历二十四节气的变换。画面直观形象,情趣怡然,又巧妙穿插不同节气的天文、气象、农事、物候和民俗,让我们轻松地获得了知识,了解到“节气”蕴含的“人文地理”与“博物智慧”。

  “古人如何确立二十四节气”“太阳黄经度数、地球太阳位置与节气的关系”等问题,在图画中都有明晰的解答。看过此书,你会很容易发现节气命名背后围绕的三条线索:寒暑温度变化、降水量不同和感应时节的物候劳作。比如,“立”表明的四季之始,“二分”的昼夜平分,“二至”的典型极致。二十四节气中,“暑”与“寒”对应温度变化的细腻感知,“雨、露、霜、雪”是对降水量及形态的微妙描述,更有“惊、清、满、芒”遵循物候而作的智慧。

  阅读全书,你会有一种感受:中国古人很“讲究”。相形之下,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今天,我们也难免汗颜。我们追求的所谓“品味情调”,常常是舶来的时尚和不明就里的享受,远不是祖先的精致优雅。因为,慢生活一去不返,我们往往忘却了感应自然、顺应四时的生活技艺。正如书中所枚举,雨水“柳发芽”,惊蛰“动物醒”,春分“燕归来”,白露“燕南去”,如今又会有谁在意?

  某种程度上,书中记录的耕种麦收、种瓜点豆等诸多农事,城里人早已不再问津,清明踏青、冬至吃饺子、大雪堆雪人、吃时令菜等习惯也渐渐变为残存的符号象征。也许有些人认为,节气、时令与习俗不过只是形式。然而,这却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含着“不时,不食”的饮食观,顺应四时的养生观。在我看来,二十四节气是天人合一观念的最美呈现,古人通过不断感应、变化、调适和效仿,获得了精准的秩序感。反之,丧失观察“物候”的兴趣,颠覆时序的作息,无异于自绝与自然的联系。

  从而,“不接地气”的根本问题乃是“不顺节气”,自以为是地自我封闭。节气绝不仅仅是利用动物、植物活动“指示”时间那么简单,它从深层折射出中国人“生活的艺术”。它时刻在提醒你置身于“天、地、人、物”共在的语境,用“仰观俯察”的艺术思维,“观物取象”的归纳智慧,建构了多情的意象世界。《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书中所收古人“咏物写景”的节气小诗,无不是“以物比兴”的呈现。可以说,中国诗歌始终未曾离开这种“感时”而生的抒情传统,二十四节气是令人心醉的“物语”与“人事”的对答。

  然而,它又不只是艺术的,更是哲学的。在本质上,它通往一种实践的哲学。二十四节气既是自成系统的认识论(认知体系),又是具体的方法论(实践指南)。这种宇宙观直接从生产、生活经验中累积提炼,既非抽象演绎,也非理论空想。要知道:零散易,系统难;理论易,实践难;创制易,流传难。二十四节气,无疑实现了特殊与普遍、具体和抽象的统一,是中国古人“自然观”“审美观”的完美表达。当西方实用主义标榜“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二十四节气早在千年前就已奠定了生活审美观的基调:将自然气象融入生产,用诗性的智慧赋予农业生活高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艺术性。

  可以说,节气是最纯粹的中国化的时空表述,最大程度上彰显了一种中国阐释与中国气派。如它划分时空的规制模型就遵循了“圆”与“周”的思维,周行不殆,循环往复。对节气的描述也暗合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生发变化”。四时与五行的比附关系,寒暑昼夜背后的阴阳消长,无不映现着《易》的精神内核,道家的“宇宙气化”。从而,阅读二十四节气,更是悟“变与不变”的宇宙之道,它无疑是最高的中国智慧。

  优秀的童书虽写给孩子,却也能开启成人的心扉。文化是有温度的,知识是有情感的,或许是此书给我们的最大教谕。二十四节气的背后是一个多情的诗性世界,是中国古人体悟宇宙、亲近自然的曼妙智慧。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农耕文明离我们渐渐远去,已成必然。当更多人久居城市,难免会丧失对土地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知,变得神经“粗糙”,麻木起来。换言之,我们又何尝不是孩子,也在“寻找失落的世界”。

  如果说,孩子在书中学会了聆听自然“语言”,敬畏热爱生命,感受成长乐趣,那我们成人又能习得什么?也许有人问,我们不在农村生活,不从事农业生产,不再依赖太阳认知时间,节气还有什么功用?我想答案是:它能帮我们重建诗意生活,重寻美好记忆,培养细腻感知。我们要庆幸有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节气,感恩祖先留给我们24个体悟宇宙的美妙瞬间。在节气的使用价值背后,是深厚的思维积淀和丰盈的审美内涵。它是中国智慧对自然的“观照”,形成了我们理解宇宙、时空与自身的生存经验。


更新时间:2017-01-14 23:39:40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化艺术 发布作品,需求定制艺术作品
首页 < (1/45 共 1987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