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世界网络战部队的发展现状

世界网络战部队的发展现状

 

作者:吴清丽 王君学

 

  美国国防部宣布,为了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美军网络司令部已于2010521日正式启动。美军网络司令部隶属美国战略司令部,主要职责是进行网络防御和网络渗透作战,下辖4个单位(陆军网络指挥部、空军第24航空队、海军第10舰队和海军陆战队网络空间指挥部),编制近千人,位于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基地。为建立网络司令部,在过去一年间,美军的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大单位整合了各自的网络部队,组建了中央指挥部。五角大楼业已开始训练网络安全专家,为网络司令部储备人力。美军网络司令部将统一管理、强化对策,并积极寻找国际合作,改变一直以来各部门在网络领域孤军作战的局面,以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和开展网络战等与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称,新的司令部旨在改变对网络攻击的脆弱性,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多的网络威胁。并要求新的网络司令部能整合美军全球行动,同时为美国的非军事部门和国际伙伴提供支持。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正式启动,使千呼万唤的网络战终将有了一个切实运作的指挥机构,意味着美国争夺网络空间霸权行动的军事战略的实践组织规范化,也标志着网络战走上信息化战争的前台。

  一、美军组建网络司令部酝酿已久

  控制了网络,就等于控制了信息、军事和经济的制高点。其实,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架构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时,就开始着手信息安全领域的战略部署,并把以网络安全防护为主的信息安全提升至美国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布什政府一方面继承了克林顿政府网络保护的主张,同时又强化网络反恐的主题,体现攻防结合。比如在2002年发布了第16 “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标志着此前由黑客进行的“网络游击战”正逐步向未来由正规“网军”部队进行的“网络正规战”演变。2006年底,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该部队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他们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这支新军全天候24小时鏖战互联网,“力争纠正错误信息”,使美军对抗“不准确”新闻、引导利己报道的能力大大增强。

  现任奥巴马政府更加重视制网权的谋划与实施,他上任几个月后便走了两步棋:一是削减了包括F22战机在内的传统武器;二是筹建网军司令部,大幅增加网络攻击武器的投入。20102月初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的4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对它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安全形势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认为近些年来美国所面临的网络威胁越来越严重了,网络战很可能成为美军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网络将成为美国极其关注的重大领域,也是未来美军新部署的一个区域。目前,美国国防部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军事基地内拥有超过1.5万个电脑网络。庞大的网络联接着指挥、控制、通信、决策、武器开发与部署、打击、保障等各个要素,组成了互联互通的军事信息系统,实时高效的军事行动无一不依仗网络的通畅。

  美军在各方面正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同时来自网络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美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风险。网络已成为美军驰骋信息化战争的又一维空间。如同制空权、制天权一样,争夺网络空间控制权已逐渐演变成为美军维持军事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众目睽睽的网络已成为众矢之的。连年来,美国不时遭受敌对国的网络攻击,并不亚于局部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据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美国军方和文职部门的网络每天被探查几千次;北约总部的系统每天被攻击至少100次。他认为,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永久性低空战争。美国的防务官员称,目前有超过100个国家想闯入美国网络。美国是第一个将网络战应用于实战的国家,建立统一的网络战指挥体系指日可待。按照美国的计划,20096月就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20105月它宣布正式启动,并从10月份全面展开运作,可以说是执行网络战司令部计划的一部分。观察家称,美军拿出了“将网络战进行到底”的劲头,大有夺取网络世界霸权的气势。这一举措凸显了奥巴马政府“攻击为主,网络威慑”的网络安全战略,可窥视出信息化条件下美军从实体战场逐步转向网络空间的趋向。

  毋庸置疑,美军组建网络司令部酝酿已久,不仅是维护美国网络治安的警察指挥中心,也是一个攻击性的全球作战单位。一旦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美军网络司令部将利用美国在网络上的绝对优势(如在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就预先嵌入了将来对全球进行信息制裁的后门),对各国进行多样式、多途径、多手段的网络节点攻击,使对方各系统肢解、分离乃至瘫痪,实现从“实体消灭”向“实体瘫痪”的战略目标转化。

  二、网络安全防不胜防

  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化”已使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虚拟的电子空间也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网络的触角无处不在,网上的斗争无处不有。在当今军事斗争的多维疆域中,网络像散布在人类社会肌体上的经络一样,连接着军事信息系统的各个节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有别于各个事物或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体系作战中各种效能的综合发挥,传统战场空间也因此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战争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早在1979年,年仅15岁的美国少年“黑客”米尼克运用他破译密码的特殊才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军方的“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电脑系统”,在美国军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其指向前苏联的所有核弹头数据资料均一览无遗,然后又悄无声息地复制传给其少年朋友,这给美军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2003年初,美国“黑客”们在英特网上筹划“倒萨”行动计划,并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攻势。奥巴马20091025日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白宫正考虑,五角大楼是否需要更大权限来帮助抵挡美国境内的网络攻击。

  20109月底,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将军向国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通报时称:“最令我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毁灭性攻击,我们担心这将是我们下一步会看到的景象。”网络作为新的战场空间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象征和力量的倍增器。计算机中一盎司硅的效应,可能比一吨铀还大;字节的作用等同于甚至超过炸弹。专家认为:“现代发达国家军队的信息系统,无论有多少道锁,总会有人找到一种方法侵入。”从技术角度讲,没有一种防御技术能够在网络防御上永远处于领先地位是不争的事实。在军用信息资源与民用信息资源相互交叉、重叠和共享的时代,网络成为攻防的前沿自不待言,而民用信息网作为当今最广泛的网络,也是斗争最隐蔽和激烈的疆域。网络安全防不胜防,网络战正酣。

  从战争形态上看,网络战与以往战争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战争机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联结、互动;传统意义上区分明显的战略、战区、战场、战士等不同层面的联系更加紧密;战争进行方式也由兵力与兵力的对抗转变为体系对体系的对抗。美国媒体曾经披露,2004年夏天,布什总统曾经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同意对敌方电脑网络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根据五角大楼的设想,一旦展开黑客攻击,美军不费一枪一弹,通过在终端前点击鼠标、敲打键盘,利用“逻辑炸弹”、“病毒程序”等摧毁由电脑网络控制的军事、经济系统;利用垄断的硬件、软件技术偷窃军事、经济、行政机密,就能实现让敌国指挥控制中心失灵,交通、银行系统瘫痪,电力供应中断,军民雷达通信系统紊乱,让对方无法调兵,不能发射导弹。2007年,俄罗斯对爱沙尼亚发动网络攻击,并在俄格交战期间攻击格鲁吉亚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官员断定:网络攻击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主要内容。网络战不必通过“积小胜为大胜”式的传统攻击方法,而直接给网络实施“点穴化”的攻击,专门破坏对方的网络系统、窃取军事情报、发布虚假信息直至使其网络系统瘫痪等等,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三、网络战部队网罗天下“黑客”

  目前,世界各军事大国都十分注重网络化战争,并紧锣密鼓地组建数字化部队、网罗天下“黑客”、训练培养“网络勇士”等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军方一直以不同的方式招募“黑客”从军。

  20007月,美国军方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次共有5000多名电脑专业人员参加的“电脑黑客”大会,致力于美军历年来最大规模的一场招募活动,其目的旨在选拔一批黑客精英,准备未来的网络战。此外,美国等西方军队还更注重在军队内部培养。美国国防大学第一批以研究软件和实施逻辑攻防战为主的信息战专家已于1995年秋季毕业。19976月,这支网军参加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举行的“合格接收者”秘密演习,其结果使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深感震惊。几名“黑客”成员4天之内就成功闯入了美军驻太平洋司令部,以及华盛顿、芝加哥、圣路易斯和科罗拉多州部分地区的军用计算机网络,并控制了全国的电力网络系统。同年,美国军界为了策划使敌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的办法并检验国防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举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勇士”的演习。有知情者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美军“黑客”已经完全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够轻松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络,并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虽然美军从未公布过网战部队人数,但根据对美军黑客项目跟踪了13年的防务专家乔尔·哈丁的评估,目前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万-7万名士兵涉足网络战。如果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应越过八万人。这意味着美军网战部队人数已经相当于七个101空降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设立了信息安全委员会,并将信息网络安全与经济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络战部队。进入21世纪,网络战被俄军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第六代战争”。20096月韩国军方宣布成立网络司令部,并计划于今年正式启用。以色列军队在持续不断的中东冲突中,其网络实战经验堪称与美军相媲美的网络战部队早已派上用场。与此同时,以色列十分重视从社会物色网络人才,招募黑客,以组建自己的网络战部队。2010年初,日本防卫省宣布在2011年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空间防卫队”,以防备黑客攻击,加强保护机密信息的能力。这支网络部队负责收集和分析研究最新的病毒信息,并进行反黑客攻击训练。就在美国于20096月宣布组建网络司令部的时候,英国也宣布将新建一个“网络安全业务中心”,以保护和监控英国不受国际犯罪团伙和恐怖分子发动的网络攻击的危害。相对于其他军事强国,印度不但在信息战硬件上加大了投入,而且还充分发挥了自己软件开发水平高的优势来积极准备网络战。目前,印军组建了陆海空三军联合计算机应急分队,并计划征召“黑客”入伍。同时,印军也在陆军总部建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中心战的网络安全部门,还将在所有军区和重要军事部门的总部建立网络安全分部。这些部门将负责审查印军现有网络的安全状况。台湾当局也扬言,他们已研制出上千种军用计算机病毒,准备用于网络战。如台湾军方网络已采用实体隔离方式作业,“国防部”计划筹建入侵侦测机制,以模拟“黑客”攻防及电脑病毒危机应变能力等。

  可见,美军网络司令部的启动,正在诱使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网络军备竞赛,一旦时机成熟,美国就可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将对方拖垮。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来源:红旗文稿  

                            
更新时间:2010-11-25 09:37:14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1/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