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是全球化企业应用趋势
Infor田哲夫: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五次全球化浪潮。这一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在这期间,越来越多的国外制造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工厂、建立分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在海外设立工厂、建立分公司等方式走向海外,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在海外上市。那么出海制造企业ERP应用到底该注意什么?应用的难点又在哪里?e-works采访了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厂商Infor大中华区副总裁田哲夫先生,探讨Infor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e-works:Infor是否拥有适合跨国制造企业海外应用的ERP解决方案?
Infor大中国区副总裁田哲夫:Infor是一家全球性企业,我们收购了很多国家的软件厂商,包括欧洲的、美国的很多著名的软件公司,所以软件应用比较全面,而且都是有二三十年实践经验的产品。我们把这些作为Infor的核心产品,这些软件在世界各地都有很深入的应用,包括跨国集团。软件在开发、完善以及应用过程中吸收了各国的工作经验和最佳业务实践,所以Infor公司的软件都是基于国际化应用的软件。
e-works:请具体介绍下该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下该解决方案的哪些特性是为跨国企业的海外应用专门设计的。
田哲夫: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到海外去收购一些成熟的企业,另一种是自己走出去开创事业,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被并购的企业,如果已经有系统,它的挑战是考虑怎么集成,直接把对方的管理系统换掉划不来。中国企业购买了海外的某一个企业,如果被并购企业没有完整的完善的应用,就要看它在国内选择的应用,原则是追求快速的部署与业务管理规范。
如果国内的企业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要选择全球化的软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跨国应用的信息集成。在底层技术上的一致性和集成性,以及多语言在同一系统的可用性都必须考虑。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因为财务体制、财务规范各国不一样,它是否支撑多国体制,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Infor能够满足以上所有要求,主要原因是Infor的产品都来自国外,并且它在国内有长期实践经历。
e-works: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走入中国相比在ERP应用的难易程度上有何不同?
田哲夫: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它选择应用国际软件,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选择一家纯本地的ERP厂商,让它走到海外去,让它管理海外的业务,我个人感觉是有困难的。因为经济环境不同,管理体制不同,业务规范不同,如果没有做本地化是不行的,中国软件在国外本地化,证明它的做法是规范的是可以符合所在国规定的,需要做大量的实践。如果用户在美国有软件要上,可以派大量的人员去做开发,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他能不能快速部署。能不能随着企业变革,软件也做出快速的变化,而不至于影响企业的变革,这是更重要的。
从制造企业的角度来说,走出国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把它的销售行为推向海外,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它更多的是一种服务行为,侧重在贸易和物流的衔接上。另一种情况是如果这个公司在海外购买了工厂,把“中国制造”变成“美国制造”,那么ERP就显得更为重要,没有ERP,是不能工作的。信息化在当今社会是支撑企业运作的基本。信息不能运行,工厂无法工作。如果信息化由手工来处理,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成本太高了。
e-works:对于海外应用ERP,您认为企业实施和应用的难点在哪里?
田哲夫:一般而言,中国企业要到海外扩展业务,很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规避,不管是法规还是财务漏洞。向海外扩张业务,首先应该是围绕公司制度方面的建设,从财务的角度讲,就是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我觉得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之后才会涉及到业务层面,如供应链、生产过程管理等。如果企业到海外去购买一个设计公司,海外设计中国制造,这就又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软件。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哪个最重要。但是有一点无论如何是最重要的——财务,全球的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一开始就注重财务,财务跟上市公司的整体报表相关,跟企业的整体利润相关,跟成本监控相关。而财务在各地的法规又不同,因此以财务为核心推进的话,应该是每一家公司都会这样去做。
e-works:若企业选择Infor的解决方案,那么对于企业的海外实施是如何操作的?
田哲夫:Infor有很多这样的项目,不管是在全球的哪个地方,跨国公司的应用范围有本地的支持是毫无疑问的。企业选择哪家厂商的管理软件,除了对产品对功能的考虑之外,还要看这家公司在当地的服务能力,否则成本会比较高。Infor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办事机构,能够提供本地化的工作。
e-works:您认为适应未来企业全球化的ERP解决方案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田哲夫:全球的跨国公司在扩展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是它唯一能够控制的,是企业做同步的唯一的工具,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跨地域的跨文化的业务必须要信息化。错误都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简单地说,你想全球化吗?建立信息系统。我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索问题。
站在软件产业的角度去思索就变成另外一个话题,软件要随着中国企业的外延而外延,要再花十倍的投入。中国的企业现在的走向是这样的,就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需求,作为国内的软件商,要满足这个需求去完善它,需要时间,需要案例,也需要走出国门去实践。而Infor在国外有四十年的经验,在中国已经有二十年。无论是在国际上的应用还是在中国的应用,都有最佳应用实践。
e-works:哪些技术正在全球化的ERP解决方案中发挥关键作用?请您预测一下,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田哲夫:SOA和云计算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SOA说的是架构,一个软件做到全球化的部署和应用,SOA确实非常重要,主要是在于它的管理模型、运作流程、各种各样的软件要协同运作。实现底层技术层面的集成,SOA是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反过来说,如果某个厂商它的产品是紧耦合的,他的产品是区别于模块化结构和组件式结构的,没有面向服务的产品,那么这个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SOA是必然。
云计算是实现国际化、跨地域应用以及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云计算这个概念一直存在,在八九十年代开始推广,在2002年网络泡沫破灭之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管是通过Internet去获取信息,还是搜索引擎,都可以看到云计算的概念。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技术就是SaaS业务模式,用户没必要过多思索SOA,恰恰SaaS这个模式是他该必须认真思索的。因为SaaS决定了你的部署,你的信息化实施应用的投入,和对你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度,以及当你是跨地域,远距离的工作,有没有这样的服务能力去承担你的信息化的过程。
简单地说,我们从业务模式上去谈SaaS,这里面也包含了企业的技术理念,一个企业不认知SaaS的话,他根本不去思索他的全球市场。软件厂商是否愿意把他的体系架构变成服务,愿意把他的运作模式变成可托管式的,在产品技术上、模式上、收费体系上都是SaaS要涉及的领域,所以用户应该对此更关心。
希望用户能够接受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以我在中国市场30年的经验来看,连续的长期投入的浪费,不能可持续的去维护自己的信息系统,企业自己去投入管理,浪费太大。
我认为SaaS已经很普遍了,如果从两个企业如何建立法律和商务契约来看,SaaS早就存在,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是SaaS模式。任何企业集团都是中央管理制的,他们把信息化,比如长虹、长安等,他们把信息中心剥离出来变成一个内部的机构,从连接形式上,从服务形式上,从计费形式上,都可以把他分离开来,他们独立运行,服务于自己的企业,那我为什么不把它想成SaaS的两种类型业务呢?SaaS对于全球化企业来说,是必须的。给我十年时间,谁也不用建信息中心,全用SaaS。这虽然很夸张,但是这是一个趋势。
来源: it商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