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论文论著 >>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绩效及现实障碍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绩效及现实障碍研究

撰稿: admin来源:2013-12-27 易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应用开发的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并促使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变革, 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和市场竞争力增强的过程。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 国家也越来越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国家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扶持力度, 这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和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的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总体上看,我国半数以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进入集成应用阶段。根据2009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仅有5%的企业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其余95%的企业均处于单项应用和集成应用阶段,整体上还处于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层次的阶段。发展到2011年,我国已有55.2%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到部分集成应用阶段,15.3%的中小企业已经处于全面集成应用阶段, 还有29.5%的企业尚处于单项集成应用阶段。可见,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在加快。

    其次,从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规模和结构来看,2009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达到2022亿元,同比上升了8.2%,其中仅有24%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超过50万元,在投入资金低于50万元的企业中,35%的企业投入在5万至10万元之间,23%的企业投入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18%的企业投入在20万至50万元之间。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中,硬件、软件、IT服务的比重依次为59.3%16.0%24.7%。到2011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过50万元的比例增加到20.3%,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投入资金在50万至100万元的企业占到了12.8%,信息化投资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的比重结构变为54.218.327.5

    第三,从中小企业的软件应用状况来看,根据2009年相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中小企业ERP实施率增长很快,效果较好。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约86%的企业应用了ERP系统,在使用ERP软件系统的企业中,实施全企业范围ERP应用的仅占14%,中小企业应用信息系统比例最高的是财务管理软件,达到48.6%,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普及,对中小企业管理运营信息化的扩展有非常大的帮助。约40%的企业应用了OA系统,27%的企业应用了CRMSCM系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其中ERP软件产品收入实现46.61亿元, 占比56.43%CRM软件产品收入为5.08亿元, 占比6.15%,财会软件产品收入为12.61亿元,占比15.27%

    第四,从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状况来看,总体上应用水平还较低,企业主要是在销售、采购、支付环节应用电子商务。在2009年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约26%的中小企业还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 仅有16%的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频率较高,54%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5%以下,91%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例在40%以下, 阿里巴巴、慧聪网和中国制造网比较受中小企业的青睐。根据2011年的调查显示, 从未使用过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比重有所下降,为21.8%,偶尔使用的企业数量占比34%,经常使用的企业比重有所上升,为19.7%。在电子商务的使用时间分布上,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年限主要集中在最近的2~5年,这部分企业占使用电子商务总企业数的63%,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年限都不高,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考察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样,信息化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小企业应用系统软件所获得的效益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中小企业对软件的应用,优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根据2009年《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ERP)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在应用ERP后,企业能够准时生产出产品的比率大大提高,且自制产品的合格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出厂所需经历的时间周期。在企业生产各环节实现了系统集成之后,产品从设计、生产准备到生产、销售各环节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资金周转率和经济效益,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率等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别达到72%67%89%,同时费用收入比、应付账款周转率以及逾期账款周转率得到了降低,分别为92%75%54%。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企业的采购环节, 使企业的采购行为日趋合理,其中有效缩短平均进货天数的企业接近九成,采购环节潜在呆滞率显着降低的企业超过七成,可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和掌控采购这一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提升了企业产前、产中的整体效率。

    3 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障碍

    虽然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利益, 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 整体水平还不高, 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些因素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增加信息利益的障碍。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实施信息化的思想动机。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简单地用计算机替代传统手工操作,没有看到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严重制约着企业信息利益的进一步获得;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怀着排斥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花费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其收效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中小企业在管理模式和制度上的缺陷也是制约企业加进信息利益的重要障碍。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发挥需要相对规范的管理基础,而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其各层次的关键管理者主要是由家族成员或近亲属来担当,因而总体上管理相对混乱,缺乏统一的规范来运营企业,从而制约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等方面还存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这也是制约企业有效实施和执行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在分配制度方面,中小企业一般仍然崇尚传统的物质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股东至上主义资本至上主义分配模式,人力资本所有者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在信息经济时代,这种分配制度无法在制度框架内调动创新者、创业者、管理者等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和长期发展,突出表现为企业专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第三,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缺乏以及投资结构不合理制约其信息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缺乏充足的可支配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各方面发展的瓶颈,这也同样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从而影响着企业信息利益的获取,具体体现在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购买和更新,这就在技术基础上直接制约了企业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中小企业用于日常经营和正常运转的资金已经非常紧缺,即便是效益较好,资金相对充裕的企业,其首要考虑的可能是通过扩大规模等方式来增加利润空间,而非将资金用于结果并不确定的信息技术投资方面。同时,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投资的结构上还不够合理,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错误倾向,使企业出现一流的硬件、二流的资源和三流的使用等不合理的局面,进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展,阻碍企业信息利益的获取。

    4 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增加企业信息化绩效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助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即要继续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助推作用,从信息意识、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国自2000年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这固然与企业自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政府起到更加有力的助推作用。国家应继续加强和完善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免费体验的试点范围,提高政府为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质量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水平。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提高,其必将在未来为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这将大大有利于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的程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绩效。

    同时,中小企业应从自身信息意识、企业制度以及外部联动发展等方面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信息市场动态生存竞争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及绩效。

    企业观念是企业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而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和观念也正是其信息文化的体现,要想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意识,实现从领导层到员工层面企业整体信息意识的增强,就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特别是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任何企业的信息文化都具有传承性和变革性特征,作为企业文化之亚文化的信息文化,会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运营模式的变化而发展。一方面信息文化能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使员工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发信息资源; 另一方面能推进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这必将提高企业管理战略决策的准确性, 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可见,企业信息文化的发展可以增强企业的信息意识,增强其利用信息技术的动力,这是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利益的思想保障。

    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后与企业生产管理的融合程度,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专业人才的流失。在产权制度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产权的界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实行股票期权等新方法,很好地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制度效率的提高。

更新时间:2013-12-31 11:22:44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论文论著 推广阅读好论著
首页 < (1/21 共 90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