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主导不了产品
2014年08月08日 来源: 北京商报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圈子里铺天盖地探讨甚至有点让人生理不适的词汇,但在很多行业外人看,这仍旧是成功的不二法门。简单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核心是互联网精神的巧妙利用,即用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理念运维产品和业务。
对互联网企业谈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这里面只有熟练和创新程度的差异,但当互联网撞上传统业态,是最容易引爆眼球的。典型代表是小米和雕爷牛腩,都是互联网人做传统业务,在争议中成为品牌。还有一种是传统业务学习者,比如联想、苏宁,总会被质疑画虎不成反类犬。更具刺激的则是一批年轻创业者,比如马佳佳、西少爷肉夹膜和米粉店伏牛堂。
这些年轻的创业者被推上神坛,被冠上互联网思维的光环,甚至有点被舆论催促着兜售互联网经营理念。
好在伏牛堂老板一句话叫醒狂热的追随者,“别拿互联网说事,我就是卖米粉的”。
这涉及一个致命问题,互联网到底能贡献什么和怎样达成某种目标。
对于科技产品,比如小米、联想来说,互联网与本身业务具有强关联性,联网和应用已经成为这些企业旗下产品的核心功能,当大家都在争吵小米互联网营销策略的时候,却极少关注其本身的互联网业务属性和策略,根本上是他们能拿出说得过去的互联网产品。
浅一层的则是苏宁、国美这样的销售企业,销售的产品可能与互联网无关,但他们的本质是渠道,所以愿不愿意投身互联网渠道至关重要,这也应该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
最生搬硬套的则是伏牛堂、雕爷牛腩这类,说到底就是做米粉和牛腩的,配方甚至都是保密的。互联网所能提供的只能是营销。有人可能疑问,为何不能大数据搜集大众喜好,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但是很遗憾,饮食是一项众口难调专业门槛又甚高的产业,甚至不像小米手机配件那样标准化。
已经有人在吐槽雕爷牛腩不好吃,但这不妨碍挂着互联网思维色彩的这类业务继续出来刷眼球。
问题是,能长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