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20年后对中国高新区的再认识

20年后对中国高新区的再认识

作者:王胜光 刘会武

201211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自创建以来,已经跨过20个年头。20年来,在指导高新区建设的思想层面和理解高新区发展的认识层面,或多或少都有模糊之处,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主导高新区发展的观念和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在一定时段内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高新区功能和作用产生不同理解,也导致了建设路径的多元化。

  首先,中国的高新区是经典意义上的科学园区(Science Park)或科技园区(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吗?

  显然不全是。科技园区的经典意义是在大学周围开辟一块地方,用以在这里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因为其邻近大学易于知识供给和传播,同时也便于尚在大学实验室供职的专利持有者或成果获得者,能够有空间和机会完成知识的商业化。

  尽管近年来,我们不断在原始产业区的框架下注入新的发展内涵,使其能够兼具科技园和产业区双重角色定位,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高新区就是经典意义上的科技园。

  其次,高新区是以经济属性为重还是以科技属性为重?

  显然,基于中国高新区发展的现实考量,中国高新区具备产业区和科学园区的双重角色。从地方工作的着力点看,高新区是以经济属性为重,并且从高新区建设之初,这样的属性就不断被强化。

  其实,在绝大多数建设高新区的城市,高新区都被当作支撑一方经济的角色来看待。高新区首先被赋予了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和支持地方经济增长的功能。这尽管有些背离了最初宏观层面设计者们的本意,但立足于产业、立足于规模经济实力再搞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高新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当然,创新是高新区存在的根本。高新区需要孕育和孵化创新、需要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这是高新区存在的理由,也是国家决策部门的要求。

  如此,中国的高新区就有了两种价值存在,一是经济或产业价值的存在,二是创新的价值存在。在高新区里这两种价值是交织和共生的。中国的高新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创新科技园,更是作为追求产业和经济的规模发展、开展创新,和实现创新驱动的复合价值而存在。

  过去,人们总习惯性地认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搞产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搞创新的。但事实也并非如此,目前国家高新区占有的空间区域、园区工业规模和产值,以及从业人员人数等都高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国高新区发展的一种现实,不管这种现实是否吻合了最初政策设计者的本意,我们对高新区的认识和政策再设计只能从这样的现实开始。

  (王胜光系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系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更新时间:2012-11-15 09:00:1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3/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