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冲击波

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冲击波

来源:科技日报  20121227

 

一场危机,一番醒悟,一波浪潮。

全球金融危机第五年,看似润物无声的科研领域,在各界全面反思下,又蓄势待发了……

改变,在危机中渐成现实

居危思进,用创新化危机、求转机、占先机。

十年前,美国页岩气开采量微不足道;而今,页岩气已占该国天然气开采总量的四分之一。

正因金融危机袭来,感到了创造力缺乏的寒意,美国反思实体产业,借助多年积累的页岩气技术,美国开始加码能源技术创新。政府给中小企业的减税、降低准入门槛等长期政策,激发了相关企业热情。

用创新化危机,不一定立竿见影,却能厚积薄发。

钻井、测井、录井、完井、压裂技术……经过众多企业多年摸索,美国页岩气技术独步全球。

页岩气产量井喷迅速改变了美国能源依赖海外的局面。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评价说,  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极可能驱动能源产业出现一场革命……

用创新求转机,意味着自身的几多改变与大胆尝试。

这一年,搞电脑硬件的全力引领移动互联产业全链条发展,比如联想,苹果;搞软件的全力开发智能手机系统,比如微软;搞搜索引擎的干脆买下手机巨头,比如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搞社交网络的则使劲在移动设备上嫁接网络运营模式,比如脸谱……在转型狂奔中,IT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君不见,摩托罗拉移动被收购,诺基亚手机市场份额跳 水,松下、夏普、索尼等日本消费电子巨头巨亏……

用创新占领先机,需要的是眼光。高度决定深度。

历经二十多年,3D打印技术终破茧。尽管市场规模有限,却掀起了全球性研发竞争。

因为,这不是异想天开,水杯、小提琴、首饰甚至汽车和飞机,理论上皆可被打印出来,这一技术已在美国工业界掀起大潮。专家认为,这种技术代表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它和其他一些数字化生产模式的涌现,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技术竞争相比。低碳经济争夺战更是硝烟弥漫。

二代生物燃料、光伏、风能、电动汽车、节能产品……各类技术突破不断,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快速进步,助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这是一场争夺未来的竞争,各国对形势的判断、采取的战略和政策,都将影响后危机时代。谁愿错失良机?

危机催生技术革命,这个一再被验证的定律似乎又要应验。

中国,在新技术革命中奋勇争先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1211日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年度知识产权报告发布会上,该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兴奋地说。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国。报告认为,这一趋势反映了创新的势头在地理上已发生了转移。

专利申请量猛增,展现中国创新活力。就在这一年,神九飞天对接天宫,展现中国精度;蛟龙载人深潜创纪录,打造中国深度。重大成果提升国家实力、激发创新热情。

如果说,这些成果高居战略层面,是国家的倾力之作。那么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则用行动自主创新,再创中国制造新形象。

凭借自主技术,南车集团收获大量海外铁道订单;联想、海尔、华为、中兴与欧美业界巨头同台竞技,争夺IT和通信市场;即使在3D打印这样尖端的技术面前,中国企业也毫不示弱,甚至将3D打印制造装备出口美国;一批中国大企业还在印度、美国、法国、德国等地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聚全球智慧拓世界市场。

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居世界第2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SCI)被引用数上升至第7……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世界政经格局深度调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创造了新机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只有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道路和经验,少走弯路,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赶超跨越。

虽然你不会在一天内看到变化,但却能看到中国前进的步伐。就中国的竞争力问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主持人扎卡里亚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创新,在错位和复位中不断修正

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已成为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

然而,历史发展并非都是直线。创新之路正是在不断错位与复位中蛇形前进。

前车之鉴,不可不戒。

放眼全球,在新能源等不少高科技领域,所谓创新项目全球开花,却在一些地方充斥着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尴尬。没有明确技术方向,没做好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没有足够市场需求,为创新而创新,手段异化为目的,使创新遭遇错位。

中国光伏产业一度高歌猛进,却突然在欧美遭遇寒冬,竟然使整个产业陷入险境。导致这一后果,自有欧美贸易保护暗算的因素,更有自身技术创新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前因。

在美国,一些高科技企业目光短浅,不愿承担风险,不专注于技术创新与服务进步,却热衷制造概念,也一度造成不少泡沫。

空有创新财富宝库而无眼光,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公司最后被数码大潮所终结,给人以教科书般的启示。

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人才则是创新核心。企业只重牟利,不重人才,也是本末倒置的错位。

遭遇经济危机时,日本一些电子企业大量解雇技术员工,这些员工不少被韩国等国企业挖走,如今的日本企业为这一短视付出了代价——新产品研发不足,创新竞争力下降。

美国提出重振制造业后,发现最大瓶颈是人才。3D打印等技术改变了制造业流程,需要更多掌握复杂程序的熟练员工。难怪《华盛顿邮报》发文疾呼,要重振美国制造业,不能眼高手低空喊口号,需要重新规划教育系统

要真正掀起创新热潮,需要全方位的精神准备与政策配合;避免短视、盲目以及眼高手低,重视企业、重视市场,重视人才。

四海贤聚,脚踏实地,审时度势,倾听市场,顺势而为,这是创新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命题。

 

 

更新时间:2012-12-27 16:54:52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4/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