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科普统计数据解读
把脉中国科普发展新态势
2012年12月28日 来源: 科技日报
2011年各省科普经费筹集额及增长率
2011年东、中、西部的科普经费筹集额(亿元)及比例
2011年各层级科普经费使用额构成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从法律和国家层面上对科普工作做出统一的部署和规划,这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阶段,科普事业迎来大发展。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全国科普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
地区科普发展仍不平衡
近年来的大多数指标数据表明,东部地区科普投入和科普资源量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2011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的总数看,科普经费投入仍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排名前5位的仍然是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只不过顺序稍有变化,这5个地区的科普经费筹集总额高达50.56亿元,占全国总数的48.01%。而科普经费筹集额较少的5个省份(吉林、海南、青海、甘肃、西藏)的经费总额只有2.53亿元,仅占全国总数的2.4%。这说明科普发展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科普经费投入总量大,而西部地区科普经费总体较低。
如果将各地科普经费筹集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定义为科普经费强度,它的分布不同于R&D经费强度(R&D经费/地区生产总值),一些生产总值相对较低的省份也有很好的表现。青海、贵州、海南、云南等地虽然经济落后,但科普经费强度都排在全国的前10位。
东部地区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是中西部地区科技馆建筑面积总和的1.46倍左右,科技博物馆则是1.9倍左右。特别是大、中型科技馆和科技博物馆,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从主要指标的绝对数看,西部各省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西部地区每个省平均只有5万名左右的科普人员,科技馆的数量也只有5个,每个省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在1.9亿元左右。
如果考虑到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西部地区的一些相对指标并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万人科普人员数处于3个地区的首位,只是万人科技馆展厅面积相对靠后。这说明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仍然在科普方面努力加大投入。
各部门分工协作态势明显
科协系统的科普主力军地位明显。科协系统共有科普人员46.6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24.01%;科普创作人员2128人,占全国总数的19.03%。科协系统共有200个科技馆,占全部科技馆数量的56.02%,占全部科技馆建筑面积的52.42%,占全部参观人数的56.44%。科普画廊、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数量均为各部门最多。科普经费筹集额达29.38亿元,占全国总数的27.93%。科技活动周中,科协系统的科普专题活动参与人次最多,为2571.99万人次。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科普活动的参与人数也是各部门中最多。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数据表现均衡。虽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很少在某个指标上排在各部门的首位,但大多数指标都可以排到各部门的前5位。
农业部门主攻农村科普。农业部门的科普人员数量达到24.62万人,仅次于科协系统和教育部门,但农村科普人员数量和比例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一位,农村科普人员比例达到57.15%。农业部门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参加人数最多,占全国总数的44.33%。
教育部门在青少年科普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门的科普人员达到35.04万人,而且大部分是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科普人员。教育部门共有青少年科技馆(站)332个,占总数的53.46%。同时,教育部门举办科普(技)竞赛、科技夏(冬)令营次数、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数量等指标都排在第一位。《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各地高校一直按照文件精神,加大开放力度。教育部门2011年共有2271个单位对外开放,排在首位。教育部门接受的社会科普捐赠最多,超过2000万元。
其他部门在科普工作中也都能体现部门特色。中科院具有高科技人才优势,部门的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最高,达到89.64%,但中科院仅有1.08%的科普人员为农村科普人员。广电部门的科普创作人员占科普专职人员的比例高达25.04%。妇联和计生部门的女性科普人员比例分别高达84.96%和64.18%,但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较低,均未达到30%。卫生部门举办的科普(技)讲座次数最多,达到16.92万次,占全国总数的20.34%。文化部门的科学技术博物馆数量和参观人次最多。由于举办了全国范围内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竞赛,工会系统的科普(技)竞赛参加人次最多,达到8209.99万人次。
县级单位担当科普工作主力军
全国科普统计将科普单位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中央部门、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单位。从数据的层级构成来看,县级单位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体。
基层科普投入积极性逐渐增强。2011年,科普经费筹集额的层级构成与2010年相比变化不大,省级和县级的科普经费筹集额仍占全国总量的7成以上,其次是地市级,占19.04%。从增速来看,2011年各级科普经费筹集额除地级市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县级也有较明显的增长。同时,中央部门和省级科普经费筹集额均下降8%左右。这说明全国科普经费筹集越来越依赖地市、县级的基层参与和投入。
县级单位的科普活动支出比例最高。从各层级科普经费使用额的构成情况看,各个层级的支出构成类似,科普活动支出的比例都是最大,除中央部门比重是40%外,其他层级均为50%以上,其中以县级支出比例为最大,约占59.02%。
县级单位建设的科普画廊占全国总数的79.94%,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占总数的81.85%,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占总数的86.52%。2011年,县级单位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额为2.79亿元,占全国总额的63.87%。科普专题活动吸引的参与人次占全国总参与人次的比例从2010年的59.04%提高到63.88%,可见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