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创新自信的基础支撑
作者:博俊
2013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创造竞争优势的根基。当前,世界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深度融合特点,正在加速催生重大创新突破,带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都在鼓励研发、生产和提供更新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不断反思改变现有生产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为应对激烈的创新竞争,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中央明确要求增强创新自信。只有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经济、科技与文化等理性基础,创新自信才能根深叶茂。
发展战略的理性
人类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反思、修正原有发展方式和文明秩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更高级的发展方式和文明秩序。从文明转型视角来看,人类从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转型的变革时期,中国作为当时的先进国家错失了历史机遇,以致“李约瑟难题”提出后,成为经久不衰的历史议题。当前,人类文明总体上正处于从工业文明时代向新文明时代转型的变革时期。类似地,有关美国正在或即将衰落的讨论开始成为争论焦点。中国还没有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能在较短历史时期内创新性地完成“留好农业文明根、补足工业文明课、走出生态文明路”的历史性战略任务,不重复“转移转嫁”发展道路,将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中国已经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美丽中国”等创新发展目标。虽然在战略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自信。
经济增长的理性
经过长时期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总量、研发投入总量、科技论文数量以及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相继跃居世界第二甚至第一。虽然经济总量追赶美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中国已是美国最大债主。经济实力的增长无疑为创新自信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地位的变化也带来了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制造业大国、人口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创意强国和人才强国跨越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经历着新一轮重大调整,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报酬率在递减,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在下降,只有整体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面对新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变革新机遇,面对日趋激烈的新兴产业国际竞争新态势,面对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新任务,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肩负着“引领转型发展、支撑创新跨越”的重大使命。为繁荣创新创业,必须深化市场改革,强化市场倒逼机制,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励各类创新主体自觉参与协同创新,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科技创新的理性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中,各国科技发展面临激烈的无国界竞争。金融危机引发的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竞争更趋激烈:主要发达国家基于机遇与挑战分析进行优先领域选择的体系相对成熟,正在加速推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试图在新能源、绿色低碳、信息技术、生物、制造等领域构筑竞争新优势;主要新兴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发展需求导向,通过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来推进优先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把握新机遇。
回顾历史,在物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中国曾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出现过一批卓越的科学家,为增强学术自信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物质条件改善后,中国开展了大批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海外人才引进、出国留学培训以及各类研发计划的资助力度,这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保持乐观。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投入大量的研发和创新资源,关键是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地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与开放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尽快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自觉的理性
工业文明时代以前,人类不同文化融汇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在古代,中国曾拥有璀璨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但在近代,因为科技、工业、军事和组织方式落后,遭受了西方和日本的殖民入侵与奴役,传统文明深受屈辱,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受到摧残。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全球化深刻影响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人类生活领域。在当代,科技与文化联袂发展,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正在挟强势的科技、经济力量以强势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各地蔓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器物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汇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值得强调的是,二战以来,西方文化一直在不断自我修正和融合创新,对掠夺性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对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需要强大的文化自觉作为支撑,需要持久的“兼容并包”文化定力。如果对东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学习和反思,必然会导致崇洋媚外、夜郎自大等极端倾向。就创新而言,要汲取西方文化尊崇自由、竞争、创造等积极因子,抑制传统文化忽视个性,重视等级、功利、经验等消极因子,在创新文化建设上形成尊崇创新创意、支持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