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科学研究应拒绝短视行为

科学研究应拒绝短视行为

作者:彭科峰

201308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自上世纪90年代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起,克隆技术便在全球受到热捧。时至今日,这股热情依旧没有消退。今年7月,日本的研究人员还用一滴血克隆出几十只老鼠。

  中国对于克隆技术的关注要早得多。1963年,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就开展了鱼类细胞核移植研究,首次用鱼类证实了异种克隆的可能性,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研究的先河。此后,我国的科研人员又陆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公众,似乎正在将克隆技术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对转基因、纳米、量子通信、3D打印等新技术的追捧。

  曾在国内克隆领域颇有名气的一家研究机构,早在几年前就已全盘放弃原先的研究方向。由于克隆技术不再热门,难以申请到科研经费,先前的研究成果也被束之高阁。

  十几年前,克隆技术兴起;8年前,克隆猪等成果在中国问世。然而,8年后的今天,克隆技术已不再是中国科学家的宠儿、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情况似乎非常符合中国科技界所谓的“8年之痒症状,即每当一项国际热点出来时,国内就开始追捧,一拥而上进行研究。但一般来说,要作出有价值的成果通常需要七八年时间,而此时新的研究热点又会出现,中国科技界最终只能疲于奔命。

  当然,我们不能对国内的科研人员太过苛责。缺乏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产业化受阻……国内克隆研究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科研机构与企业不同,不能赢利,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自然不可能赤手空拳搞研究。

  所幸,就克隆技术及其产业化而言,仍有一批科学家团队愿意坚守,愿意破除障碍,在科学探索及服务产业发展上踯躅前行。或许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所言,对于基因领域,人们了解得还太少,也缺乏克隆技术的系统理论。正因如此,该技术多年来未能取得重大突破。但毫无疑问,克隆技术仍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和重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目前美国利用克隆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人体胚胎干细胞后,国内更不能轻言放弃,而是应在政策扶持、验证审批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克隆技术研究更多的支持。轻言放弃或止步不前,都不可取。

  科技突破需要科学家的坚守。重大的科技突破,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上百年的基础研究作为积累。科学研究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一种短视的行为,科学家也不能成为盲目追捧热点的投机者。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科研?或许,克隆技术的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引发人们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3-09-01 11:58:4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1/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