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未来科技体制改革
作者: 李侠
2013.10.29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每年十月都是诺奖颁奖时期,尽管目前纯粹自然科学奖与本土科学家的工作还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不妨碍国人借机热议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胜利有100个父亲,而失败是个孤儿。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关心失败这个孤儿,恰恰是诺奖盛典对于当下中国学界的唯一现实意义所在,并借此契机广泛地反思一下我们采取的科技发展战略是否有问题,这种讨论对于我们未来的科技体制改革是有意义的。
笔者曾把中国当下科技体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存在的现状称作马尔萨斯模式。这个隐喻主要是借鉴于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在1798年的工作,即一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增长速度,那么,由此将带来不匹配的发展困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尔萨斯陷阱。
回顾中国科技界在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清晰地认证了这种发展模式: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科技资源的投入速度,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只要横向对比一下,即可发现这种状况。
据最新资料显示,2012年中美两国R&D人员已经持平,今年这个数据很可能已经超过美国,而同期中国的R&D投入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即便按占GDP的比例来测算,也远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换言之,中国科技人员数量与资源的匹配程度严重低于美国。
由此,可以合理推出:中国的科研环境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宽松。在马尔萨斯陷阱里,为了恢复人口与资源的自然匹配状态,往往通过战争、饥饿、瘟疫来自动调节这个平衡。那么,引申一下,如果科技界处于马尔萨斯陷阱该如何恢复平衡呢?
在过去的15年中,为了遮蔽科技与教育长期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以及缓解由日益快速增加的科研群体带来的两者之间的严重不匹配的矛盾,管理者主要采用了一种策略:分类与资源挂钩,从机构、项目到人才,设计了很多计划与名目,几乎所有的科研领域都被如此处置。由此,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称号满天飞的壮观景象:机构(重点扶持机构、“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重大、“863”、“973”、杰青等);人才(千人、长江、百人等)。
以此把矛盾从顶层向下层转移,从而有效地遮蔽了国家长期投入不足的现实,而且让你无法言说,因为,其潜台词带有羞辱成分:不是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是你的能力问题,剑锋所指涉及每个从业者的荣誉与尊严。哪个人又敢轻易去质疑呢?毕竟这种质疑对于个体而言成本太高。
这种政策安排加速了马尔萨斯陷阱的扩散范围。其好处有二:其一,反思一下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各种分类名目的设立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有效阻击了公众对于投入不足的指责与抱怨。其二,利用人为制造的马尔萨斯陷阱在科技界营造过度竞争的局面,从而实现对从业者能力的广泛透支。在资源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的收益被压缩到很低的程度(极限边界条件是个体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种方式很残酷,颇有些涸泽而渔的意味,任何个体为了不出局,只好严重透支自己的智力与体力,相信科技界的从业者大多会深有感受。
马尔萨斯陷阱的后果在科技界的典型表征就是:在争取资源的角斗场里,盛行高精尖的宏大叙事,以及投其所好的各类编故事游戏,为了胜出,可以无视能力、基础条件、任意拔高与夸大,诚实的美德被严酷的生存摧毁。在这种短暂繁荣的表象下,暗含了注定不可持续的命运。它催生的直接危害就是学术不端事件的频频发生。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采取学术不端行为就成为一些胆大妄为者既能用来应对政策压力,又能获得收益的一种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多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制度缺陷的产物。
科技界的马尔萨斯陷阱,造就了诸多宏大叙事:重大项目、重大成果、领军人才等等,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高精尖的趋势渐成一种时尚,根本不屑于脚踏实地的缓慢推进。在此模式下,只有可见的宏大业绩才是政策鼓励的。这种模式也迎合了管理者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理念。一旦成功,就可以继续掩盖体制的落伍与惰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进步是缓慢演进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空中楼阁。这种没有根基的赌博式政策造成了时间与资源的双重浪费,尤其是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的关闭。珠穆朗玛峰绝不可能耸立在平原上,它的奇迹只能依托在青藏高原。同样道理,科技界的突破也需要在一个比较高的科技基准线上,这就要求我们的科技政策必须转型:从马尔萨斯模式向达尔文模式转型。
所谓达尔文模式是指一种渐进的科技发展模式,它的理论基础借鉴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进化阶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实现资源、人力、环境的最优配置,从而稳步提高科技界的整体水平基准线,在此基础上,自然会涌现出我们期待已久的重大发现以及重大成果。
如果说马尔萨斯模式有些计划经济的味道的话,那么,达尔文模式则是一种最大程度上基于市场的力量,利用自生自发秩序的机制实现进步的模式。达尔文模式注重切实可行的提高,它比较关注进化的连续性,不提倡无根基的跨越与突变,给所有发展以自由选择的公平基础。这种渐进模式的进步是缓慢的,也是真切的,任何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的选择都将受到被社会淘汰的制约,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跟随科技一起进化的局面,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以及共同体能力的大幅改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于管理学中的“水桶的短板理论”。
如果说马尔萨斯模式带来的是科技界内部的过度竞争局面,以及蔓延的浮夸、浮躁风气的话,那么达尔文模式则是基于合作的共同进步,以及脚踏实地、稳步前进的求实风格。另外,马尔萨斯模式导致资源配置容易被管理者的心理偏好所左右,从而造成浪费;而达尔文模式则基于机会公平原则下的资源保证性供给机制,实现群体的进化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期望未来的中国科技界:不是抢夺资源的角斗场,而是展现智慧的大舞台!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