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
作者: 汪克强
2014.02.23 来源: 人民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增创发展新优势,关键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科技创新与经济升级的结合点。
通过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的持续互动,为经济升级抢占制高点。当前,由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的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仍在加快。这次结构调整有别于以往,在本质上是一场抢占新科技制高点的全球竞赛,并由此催生出具有强大发展推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发达国家的战略是运用高端科技打造核心制造业和相应的服务业,从而巩固和发展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力争建立高起点的新兴制造业,以期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此背景下,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经济升级;只有以结构调整为目标促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只有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上取得领先优势,才能在经济升级上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调整是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创新驱动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通过科技创新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力。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各国和地区纷纷强调回归实体经济。但这一回归并非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在新起点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比如,美国推动的“再工业化”从本质上讲就是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升级,是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发展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升级,必须脚踏实地,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提高新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把创新活力与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叠加起来,加快形成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将政策构建和制度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供可靠保障。贯穿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就是创新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为保证“再工业化”战略有效实施,2010年8月美国发布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激励创新;2012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在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将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政策作为三大原则之一。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着力构建有利于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如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政策、社会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机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政策等,营造能有效促进和保障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秩序和创新生态系统。
抓住科技创新与经济升级的结合点,我国将在以下领域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和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综合平衡,使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生物与医药、先进制造四大板块的核心关键技术直接与国家确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对接,使重大科技专项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核心和重要引擎。中科院还前瞻性地部署了一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15%左右,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力量。
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耦合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随着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全球范围信息领域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阶段,市场规模庞大,信息服务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去年,国务院先后提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加快信息消费业发展政策,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这作为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必将有效拉动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科学技术前沿交叉的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当代科技前沿发展日益呈现交叉、汇聚、融合的态势。由于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强力渗透,基于科技前沿交叉的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趋势。而新经济增长点往往兼具前瞻效应和旁侧效应,必须是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或行业才能带动相关产业、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将成为孕育新产业的肥沃土壤。
(作者: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