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大数据
作者: 闫傲霜
2014.04.14来源: 中国科学报
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我认为大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数据技术本身,更是其在应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如电商平台能够给众多小企业带来市场份额和提高生产效率,智能交通、远程医疗能给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直支持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以重要领域的应用为牵引,面向政务、商业、医疗、金融等各个领域,北京市科委多次举办对接活动,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增值服务和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催生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代表性服务。
瞄准大数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北京将立足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服务业重构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要求,以应用为牵引,持续支持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及集成、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开放和示范应用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推进行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但是在近期针对大数据发展的调研中,我发现受惯性思维影响,并没有把自己真正摆进去。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
众所周知,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包括仪器设备、研究报告、论文、成果、专家、数据库等等。但是这些科技资源的状态是管理上被长期条块分割、冰封,处于沉睡、等待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2009年,北京市科委推动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启了破冰之旅——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第三方企业经营,并且约定技术服务收入在资源方、服务人员和专业机构间的分配比例,构筑了仪器设备、数据资料、科技成果和研发服务人才队伍共同开放的大格局,形成了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从2012年起,条件平台从单纯的仪器设备开放应用,拓展到以测试服务为基础的联合开发和联合研究。将技术转移和技术开发服务纳入条件平台的服务范围后,平台的服务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2年至2013年每年都有超过1万家企业享受条件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服务合同额均超过20亿元。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发展中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广泛可及性不足、人工智能化不够及双向互动性欠缺。例如,当平台对外省市开放服务后,只有一部分专业的企业会登陆平台网站寻求解决方案。有一部分企业反映,难以理解如何使用服务网站,需要有人教它们如何使用。对管理者而言,这些都说明平台还“不好用”。
再进一步看,我们还拥有大量政府科技数据资源,如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名录、技术交易数据、新技术新产品、设计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而这些数据资源虽然在北京市科委的网站上都有,但是使用效果还不好,等待进一步挖掘。
如果我们应用大数据思维,就应该让数据活起来、信息连起来、成果用起来。解决的路径应该是:智能化的增值服务,商业活动的增信服务,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服务。要了解公众关心什么,希望参与什么,创新主体在想什么、有什么、能够做什么,这些互动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平台、互联网的平台得以实现,同时成果可以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使小数据成为大数据,成为价值高、寿命长的数据。让公众参与创新行动。
因此,北京市科委决定启动建设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策划一个、上线一个、测试完善一个、面向市场运行一个的步骤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将由首都科技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意愿提出,并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自主决策、投入、研发、应用和收益设计。北京市科委还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建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以及北京大数据发展基金。同时,实施公众参与的创新行动,让每一个人成为创新参与者和创新成果的受益者。
迎接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责无旁贷。创新从我做起、改革从我做起、服务从我做起,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携手唤醒“沉睡”的大数据,共建属于全社会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