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杂谈:网络并不完美
余建斌
2014年11月2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仍有扩大的可能。除了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还需要有核心技术话语权上的奇迹,才能在推动互联网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互联网的最大价值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几天在浙江乌镇举办,全球范围内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媒体、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围绕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这场大会,既为全球互联网业界关注,对包括互联网网民在内的普通公众而言,也是全面认识网络世界的一个契机。
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从互联网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普及程度看,全球互联网也就走过二三十年。互联网从最初的工具、渠道、平台的属性,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空间。这样一种态势被人认同:“当前,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互联网,其地位和角色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凸显,按市值估算的阿里巴巴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全球互联网十大巨头里,中国占了四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庞大的网民规模和市场优势,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加上各种创业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创新激情涌动,人们能清晰感受到,中国互联网和世界互联网一起,正在迈入一个美好时代。
然而,互联网即使不是多面,也绝对不是只有完美的一面。如同白帽子的网络安全专家和黑帽子的网络黑客总是成对存在、互相对抗。互联网的发展仍然伴随着“黑色”的另一面:脆弱的网络安全,计算机和网络病毒的地下制作和交易链条,利用网络的诈骗活动,盗取和利用人们的隐私伤害名誉或牟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仍有扩大的可能。此外,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被困于信息的不毛之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巨大的信息鸿沟阻碍。
即便是2分钟之内网络零售成交额能超10亿元,社交通信软件能够覆盖几亿用户,中国互联网还没有到沾沾自喜的时候。网络安全的普遍性难题仍然待解,在网络游戏和社交通信工具营造的虚拟世界里,利用木马病毒和各种诈骗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虚假、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凝结智慧和心血的知识产权仍然很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保护。在互联网的发展基石上,我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9%。其中,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从量到质的变化,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
我们要清醒看到,光是有一天几百亿元的网络销售奇迹远远不够,其中掺杂着不少假冒伪劣商品和用户的失望乃至投诉;许多的“类硅谷”创新仍是拿来主义,最好的专家仍然需要去美国硅谷寻找;以互联网思维做肉夹馍的创业公司“西少爷”,从网上爆红到近期负面缠身,显示出“用户”导向的互联网思维,也有着它羸弱、浮夸的另一面;用“情怀”做手机的某创业品牌,陷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说明无论是怎样完美的思维,仍旧需要一款产品、一项技术或是一种服务和模式的坚实支撑。可见,除了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还需要有核心技术话语权上的奇迹,在推动互联网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互联网的最大价值。
不过,网络虽不完美,但这恰恰给了人们拓展互联网价值和不断向上的空间和契机,对于投身互联网创新大潮、用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是身处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