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海尔曼:创新是一种工具 创新是一种态度
2014年12月05日 来源: 新华科技
对社会公益事业来说,在需求巨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创新工作方法。
互满爱人与人组织驻华代表迈克尔·海尔曼表示,创新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个工具,帮助你把任务完成的更好。创新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有这个态度,在一直变化的社会框架内,改变自己,那么你就能生存。把公益项目做得越来越好,需要在工作方法、形式、内容、合作伙伴等方面不断改变,不断开展创新。
互满爱人与人致力于在农业与环境、农村发展、健康教育等领域开展工作。其中,互满爱人与人推行的社区发展类项目,旨在提高个人和集体的技能,使他们充分地参与到发展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进程中。比如,在飞利浦的资助下,它们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开展的“一小步幸福计划”社区营养干预项目,通过雇佣当地村民养猪、种植黄豆,让村里的学生吃上了煮鸡蛋、喝上了豆浆。该项目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
在开展这个项目前,互满爱人与人组织做过详细的调研。西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贫困人口众多。调研组在西盟县班弄村的调查显示,75%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 ,超过3/4的学生有轻度贫血。
迈克尔说,怎么样创新,提供一个可持续的早餐供应项目,这是最大的挑战,因为简单的提供一顿、两顿早餐并不难,难的是通过创新,让这些孩子一直能吃上早餐。
项目小组采取的方法是,在飞利浦的资助下,给当地学校建了间小猪圈,买了几头母猪,让学校雇了几个妇女养殖。经测算,扣除养猪各项成本,经过两年的时间,学校每月应有一定的利润,就能够持续的给学生购买鸡蛋。另外,为了让学生喝上豆浆,项目小组出资让村民自愿种植黄豆,收获的黄豆除还回种子外,把多余的卖给学校,制作豆浆,让学生每天都能喝上一杯豆浆。
对于一个公益项目来说,什么时候要求可持续性,什么时候不要求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迈克尔认为,不能要求每一个项目必须有可持续性,对一个公益组织来说,可能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创新产生社会示范效应。以后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让他们有这种想法和思路,从发现问题,然后自己主动的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态度的改变,是互满爱人与人最看重的。
“公益机构本身并不需要社会认可,但是我们能影响社会,创新的模式让我们的项目更有作用,会吸引更多的人,尽他们所能支持这个公益项目。”迈克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