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明,你也行!
前不久采访一个创新论坛,听到一位代表悄声对旁边的一位熟人说:“创新发明都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事情,跟咱们老百姓没多大关系,我有事先走了。”
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术业有专攻,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都需要相当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的技能训练,搞发明创新自然是专家们的“专业”,与普通人无缘。
其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十分有害。英雄不问出处,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都存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照样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电影放映机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被恩格斯称作“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的“珍妮纺织机”,其发明者哈格里沃斯原本是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天,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无意中发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他从中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吗?经过无数尝试,他终于制造出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比旧的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在我国,类似的成功范例也不在少数。内蒙古工人王俊斗醉心发明创造几十年,发明了8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22项获得国家专利,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害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他非常痛心,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在国内100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
据了解,目前全国像王俊斗这样的民间发明人有100多万,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发明人。
“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孕育大创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中,有75%来自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人们司空见惯的拉链,怎么看都不起眼,却在美国《世界科学》杂志1986年评选出的“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项发明”中,位居榜首。
当然,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专门的实验设备和国家支持经费的科技人员相比,普通人的发明创新之路无疑更为坎坷,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和艰辛。而且,由于长期存在的社会偏见,许多热衷于发明创造的小人物,常常遭受怀疑和歧视,甚至被视作不务正业的疯子。
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大批专门的科技人员,更离不开亿万普通人的热情参与。许多催人泪下的发明故事告诉人们,在积极倡导小人物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同时,更需要建立健全有关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给独立思考、大胆创造的普通人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空间。
创新发明,你也行!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