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张宁锐
时间:2011年04月13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http://www.qstheory.cn/kj/zzcx/201104/t20110413_76532.htm
上海理工:
大学生创业这样“破壳”而出
“我们谈的创业教育不是教学生做小生意、开小店,那是什么呢?”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燕爽自问自答,“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结合,即与素质教育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与卓越工程教育结合、与国际化教育结合。”据介绍,上海理工大学2002年就开办了创新创业教育,“走出校门真正创业的是一少部分同学,但这种创业精神和创业素养的教育,应当让大多学生受益。”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敬良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理工大学探索形成了一套从课堂教学到创新实验、到项目训练、到企业孵化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上海理工大学,“实验室”不仅仅是人们传统意识里化学、物理等理工科学生的天地。记者走进一个名为“经济管理实验室”的教室看到,这里的大桌子上没有书本,都铺上了“生产线流程图”,桌角的盒子里还放置了模拟货币和产品等。实验室老师介绍,这里的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公司”,“同桌”就是企业的“同事”,他们组成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班子,对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料购置、生产、加工、仓储、销售、资金投入和回笼、风险管理等进行全程模拟操控,“这里是一个假想的企业,同学们提出创意,按照约定的切合市场实际的规则进展,老师现场指导,创业到什么环节出了什么问题,赔了还是赚了,他们体验会很深刻。”学校在职教师和企业家共同扮演这里的老师,一些创业成功的师哥、学姐也会被请到这里客串一下,讲授他们的创业经验。
经历了这种“模拟创业”,同学们便可以走进“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初试身手。
在“中心”的三楼,记者看到一些简单的办公室、桌椅、电脑,还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他们还没有成立企业,只是在做一些独立的项目,他们很有可能凭借这些项目创办企业,但现在还在‘蛋壳儿里’,没有孵化出来。”燕爽介绍,国家、上海市、学校、学院为这些同学提供了层次不同的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中心”的一楼则大不一样,很多挂了牌的企业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办起来。2006年从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穆雷和另外两位同学创办了机械加工配套服务企业“上海精智实业公司”,穆雷告诉记者,他正是接受学校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起步,在老师的项目引导下,走上了创业路。记者看到,“上海精智”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好十几号人了。燕爽介绍,这里有社会的企业,也有很多是本校学生创办的企业。“他们已经孵化好了,是‘破壳而出’的企业了。”
创业者薛嵩:
基金会帮助是最重要的支持
薛嵩最近急着找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负责老师还钱,坎坎坷坷好几年,现在,他的企业盈利了。
薛嵩的创业尝试10年前就开始了,那时候他还在上大学。2006年,他申请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矿业基金30万元,并选择从他参加创业大赛一个项目入手开始开办企业,生产一款汽车防雾喷剂,“当时觉得创业点挺好,也调研了市场需求,觉得可以做。”薛嵩觉得很有把握的项目,并没有成功,“最关键的问题是研发和生产很难一体化,设想的项目放到现实市场中,还是差一大截。”按薛嵩的话说,“第一次创业死掉了!”失败成为薛嵩创业路上的第一份收获。第二份收获依然是失败。在薛嵩的低谷期,“一家企业拉了我一把!”这才走上了今天新药研发的创业路子。薛嵩现在创办的上海瑞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拥有百余员工,并且实现赢利。这一次,薛嵩自己建了工厂,他走得很稳。
“这么多年走来,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当时曾经为一些应聘的大学生不讲信用而深感痛苦,现在想想,还是自己不成熟,缺乏历练。”薛嵩的创业路屡遭坎坷,但他一直坚持着,“压力很大,但轻易不给爱人说,也不给父母说,更不能给员工说。把寂寞和压力留给自己,把信心给别人。”薛嵩还在创业路上,他说,创业基本上是他全部的生活。
“错了也是成长。试错,证伪,然后找到正确的路子。我们鼓励创新,也宽容失败。”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桑大伟说,“‘打击’也是一种支持,创业学院的老师会一针见血地指出同学们信誓旦旦的创业计划,打碎它们的设想,考验他们的耐挫力,警醒他们为创业做好更完善的准备。”
在薛嵩的创业路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和支持。很多心得和感受,他可以到这里倾诉、分享。“这里给我创业的起步资金,还有精神支持。”薛嵩说,“创业了你就知道,精神支持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