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迎接“智力爆炸”时代的到来

迎接“智力爆炸”时代的到来

 

时间:20110425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肖立业 

 

  上中学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听说“知识爆炸”的概念,意指人类所创造的新知识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读研究生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接触到“信息爆炸”的概念,意指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十多年过去,我们当今处在一个什么东西将要“爆炸”的年代呢?我的回答是:智力!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智力爆炸”时代!

  之所以会出现“知识爆炸”,是由于人类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各门学科知识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交叉与融合,人类已经可以依赖一个知识体系来认识世界,因而对未知世界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了。这就好比说,单门学科只是一片森林中的一棵树,当人类逐步把众多的树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些树是同属于一片森林。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这片森林里,发现了更多新的树木、树枝、树根,以及树与树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新知识的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从事知识创造的人力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简而言之,在人类认识未知世界能力以及从事知识创造人数的双重扩张下,知识最终形成了爆炸式增长,人类由此进入到“知识爆炸”时代。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通过一定的媒体(如书籍、杂志、信函、讲座等)把自己创造的知识开放共享,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知识,才能促成“知识爆炸”。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创造的知识封闭起来留在自己的脑袋中,那么“知识爆炸”就无从谈起。

  与“知识爆炸”的模式相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获取或传播信息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事信息相关产业的人数出现急剧增长。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海量的信息可以迅速地传遍到几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这便有了“信息爆炸”。

  这里同样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将其掌握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开放共享(触及隐私、道德或法律规范的信息除外)。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封闭起来,那么 “信息爆炸”也无从谈起。

  当今,互联网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将进而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最近几年来,“智慧地球”、“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实现这些理念的关键已不在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而是在于建立一个覆盖广域范围且采用统一标准的开放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任何人员、任何局部系统的各种数据及其软件化(即数字化)了的模型与实时仿真及预测预警体系等都能够被其他设备和系统即刻调用,从而构建一个全时空域的集观测、预测预报、诊断与评估、运行管理和优化控制等于一体的智能化体系。

  在上述背景下,如果我们都能够将自己的智力资源开放共享起来,那么我们就能促使人类进入“智力爆炸”时代。

  这里所说的智力资源开放共享,并不是说要将人脑像网络计算(或“云计算”)中的计算机那样通过互联网开放共享起来。也许将来某一天,人类完全可以从技术上实现人脑及其与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从而实现所谓的“云智力”,但那一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除非我们采用基因技术等研制专门用于“云智力”的人工大脑。这里所说的智力资源开放共享,是指将以软件和数据等为载体的智力资源(如建立的理论和模型、研究取得的结论和数据等)通过“云计算”平台开放共享起来。在这里,智力资源是以某种规范的形式存在于“云”里面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执行自己任务的程序里面直接调用“云”中所有由他人贡献的智力资源,就像在个人计算机中调用自己的程序和数据一样简单。

  当你要完成某一任务时,你只需提交自己程序给“云计算”平台即可。在你的程序进行调试的时候,“云计算”平台会自动告诉你:在你的程序中,你调用的哪些智力资源是存在的,哪些是不存在的,还可以告诉你相同功能的智力资源会有哪些可能的选择,以便于你尝试不同的选项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在你确定你的选择并正式提交你的程序给“云计算”平台后,“云计算”平台会自动调用存在于“云”里的有他人贡献的智力资源并完成相应的计算任务,然后向你返回你需要的结果。

  简而言之,你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直接调用众多的智力资源,并利用“云计算”平台直接得到结果。你只需要知道如何利用规范形式在你的程序里调用平台上相应功能的智力资源,而无须知道这些资源的来源及其形成的细节,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在目前看来一个人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并获得新的研究结果。

  同时,你还可以将你的程序、新的研究结果或数据作为新的智力资源提交给“云计算”平台以便于他人直接调用。如此发展下去,任何人均可以轻松地通过“云计算”平台完成十分复杂的任务,并无穷地产生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使人类的智力成果和创新形成一个爆炸式增长。这便是“智力爆炸”!

  因此,如果我们把“云计算”平台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工具,那么任何科研人员就可以把自己智力资源放在“云”中,而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程序从“云”中直接调用他人的智力资源来开展研究。这样的话,科研人员不仅能够免除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而且可以在对他所采纳的(软件化了的)理论或模型 “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完成一些复杂的科研任务,并实现创新。例如,中国科学院已经着手组建自己的“云科研平台”。如果该平台能将所有科研单位的所有计算机和设备接入这个平台,并且将所有科研人员的各种智力资源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共享,那么,学科交叉研究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以轻松地实现,许多复杂问题就可由科研人员通过这个平台来轻易地解决。可以预见,创新成果及其产出速度也可以大幅度增加。

  早在2000年,英国就提出了E-Science的概念,即利用新一代网络技术和广域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环境建立的一种全新科学研究模式。2002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指出,英国E-Science网络应该使英国科学家对计算能力、科学数据库和实验设施的访问像经由Web对信息的访问一样容易。虽然,这种E-Science网络还没有包括对更高形态的智力资源——即软件化的模型、理论或研究结论——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因而还只能是一种初级形态。但随着服务技术和平台的不断成熟,建立“云科研平台”,实现智力资源的开放共享,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又将处于一个新的“智力爆炸”时代的起点。改革开放之初,思想上的解放大大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90年代以来,城市的改革开放,有效地促进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今,我们需要全新的思想和模式来解放自身的创造力,迎接智力产业的大发展!

 

  (作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更新时间:2011-04-26 10:52:17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