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创新人物 更需要创新环境
作者:李武强
时间:2011年10月19日 来源:科技日报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的去世,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人们在怀念这位“改变了世界”的发明家、企业家的同时,也在关心“苹果”以后会怎么样,还能不能继续创造奇迹?在中国,我们似乎更关心怎么才会有自己的乔布斯。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粗放式、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党中央高瞻远瞩,早在2006年就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从此“自主创新”的呼声不绝于耳。遗憾的是,除航天、高铁等个别领域外,我国大部分领域和行业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久而久之人们变得麻木和失望,“创新”成了一个挂在嘴上的名词。乔布斯的逝世犹如闪电划破长空,再次激起我们对创新的激情。希望这种激情能转化为行动,帮我们找出问题之所在,从而使创新战略落到实处。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很少看到对创新的高谈阔论,但却是实实在在实施着创新。大国如美国,几乎在各领域都是创新不断;小国如丹麦,不可能事事走在人前,他们的观念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世界领先。于是就有了丹麦的助听器、风力发电机和独具特色的丹麦设计。在美国,乔布斯固然光彩照人,但绝不是个别现象。福特、IBM、英特尔、微软、雅虎等等耳熟能详的企业以及企业领导人,个个都有着类似“苹果”和乔布斯一样的创新史和业绩。是美国人比我们聪明吗?非也!我在美国工作过,对美国有所了解。我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创新精神和创新环境。创新精神是内因,创新环境是外因,两者缺一不可。正是这种精神和环境成就了美国的创新者和他们的企业。在美国,不少人从车库开始了他们的创新人生。一旦有了好的发明创造,风投就会接踵而至,严格的法律使其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你尽管有你的奇思异想、标新立异、天马行空而不会遭受挖苦和批评,相反你会得到掌声和喝彩。美国历史很短,没有多少传统也没有多少约束,只要不违法你做什么都行,从而造就了学术自由和勇于探险的人文环境,满足了创新的必要条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国情不同,美国的经验不能照搬但可借鉴。我认为,至少以下几方面要给予足够重视:
一、教育是创新之本。我国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学生基础扎实,但也问题多多。中国孩子去了美国,学习再差都是班上的优等生,但越往前发展越显后劲不足。这和我们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有关。我们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造成了高分低能的尴尬局面。当然美国也有美国的问题:学生“愉快地”学习,偏爱更有“钱途”的金融、管理、经贸等专业而不是艰涩的理工科,也构成美国今后发展的隐患。我们要借鉴他们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便改进我们的教育。
二、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势和风气。厚重的历史留给我们许多宝贵遗产,在教育我们规规矩矩做人做事的同时,也成了束缚我们思想的条条框框。我们缺少欧美人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我们强调集体主义而忽视个人,我们更欢迎“完人”而不是有缺点的能人,我们不大容忍失败但又有人嫉妒别人的成功。总之,你最好和大家一样,中庸一点平安无事,否则就可能被“枪打出头鸟”。长此以往,我们只能甘于平庸,不可能出现乔布斯式的美国英雄。
三、知识产权保护极其重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得到的技术成果,如果被仿造、剽窃而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必将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力量还比较弱,技术立业的少之又少。如不认真保护知识产权,那就等于鼓励侵权仿造,谁还愿意搞创新?地方政府应该把保护知识产权当大事来抓,考核官员政绩时应该列入这一项,不能只看招商引资和GDP。
四、金融投资机制亟待完善。特别是风险投资要实至名归,要敢于对有风险的项目进行投资,不要指望每次投资都能成功。我国风险资本以政府财政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很少有来自民间的,资本规模也偏小。风投对具体项目的投资慎之又慎不敢冒险,要有高回报和政绩,不像个风险投资的样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项目,再能干的团队,没有资金支持也不能成功。
影响创新的还有其他因素,但环境建设比任何因素都重要。软环境好了就会有乔布斯式的创新人物涌现出来,软环境不好乔布斯自己来了也没用。中华民族曾有过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近代也出现过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那样的两弹元勋。时过境迁,时代不同了,国家比改革开放前富裕了许多,创新的条件也好了许多。只要我们认真实施创新战略,我们不仅能有中国的乔布斯,而且会有更多的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