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信心比指标更有效

信心比指标更有效

作者:柯文

时间:20120130   来源:人民日报 

 

  人们盼望着,相关部门能着眼大局、联手努力,尽快革除现有的科技体制痼疾,培育起良性的创新文化,让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前途、对国家科技事业更具信心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前不久召开的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要建立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和研究所评价体系,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经费保障,减少检查评估,保障科研人员80%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这一系列提法,确实切准了当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一些痼疾,体现了对科研人员智力劳动的尊重和对科学研究规律的尊重。尤其是确保科研人员80%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与“我只有1/3时间做科研”的现象对照,让人心向往之。

  实际上,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在实验室“磨练”的博士后,他们从事科研的时间并不少,许多人甚至超过80%。对他们而言,坚守实验室是他们做出高影响因子论文、未来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主要途径,他们中的很多人参与导师或者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科研活动,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主力军。

  “80%”,针对的应该是那些处在黄金期、已经有一定成绩的科研人员,如:课题组组长、实验室主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等等。这些挑大梁的青年、中年科学家,或许“跳一跳”就能摘到更大的“苹果”。但在现实的科技体制框架和创新文化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实验室,而是忙于申请课题、争取经费、应对检查,以及“协调”各种各样的关系上。在官本位依然在科技界有一定市场的当下,许多人还在“走行政路线”和“当科学家”的两难选择中纠结。

  正因为如此,中科院“80%”的提法,以及相应的改革举措,会让许多科研人员欢欣鼓舞。如果能让这些改革举措尽快落地,从而提振科研人员对国家科技事业的信心,自然是功德无量。

  然而,实现“80%”的指标绝非易事。科研处长在主席台上指点江山,科学家们在台下“聆听”;当“院士评选是否公正”成为社会热点、院士威信遭遇质疑;当科学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案例成为现有科技评价被诟病的论据……这些现象或许证明,科学家真正缺乏的,不是80%的时间,而是100%的信心。信心浓缩着科研人员对科研体制和体制之上的文化的认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憧憬。

  由此观之,保障科研人员80%的时间搞科研,确实是一个大胆的理想目标,绝非中科院一个部门之力所能实现。值得期许的是,今年我国将推进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院士选举办法等有望进一步修改完善。人们盼望着,相关部门能着眼大局、联手努力,尽快革除现有的科技体制痼疾,培育起良性的创新文化,让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前途、对国家科技事业更具信心。
更新时间:2012-02-14 14:14:07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3/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