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科学谋划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科学谋划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作者:张宗益(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发布时间:20120723  中国教育报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精辟地指出,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既是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大举措,也是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部署,为新时期高校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与现实路径,必将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1 凝神聚力多方推进“2011计划

  创新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教育、科技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然而,提升创新能力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早已超出单一主体、单一领域、单一行业的范畴,迫切需要突破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共进,从而实现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根本提升。

  因此,“2011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企业、地方的密切配合,在多元协同的基础上保持整体协同,在开放协同的过程中推进持续协同。高校也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集成有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积极为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2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2011计划内涵

  “2011计划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根本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目标,两类评价标准,三大战略重点,四项载体类型。

  一个核心目标:即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进而带动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两类评价标准:一是国家急需,即坚持需求导向,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行业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二是世界一流,即坚持学术标准,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

  三大战略重点:一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重点学科优势,聚合国内外有效资源,打破学科阻隔和行政壁垒,形成促进学科强强联合、交叉融合、集成共生、竞相发展的学科生态格局,带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同步提升,增强重点学科综合实力;二是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多方参与、深度融合、动态开放、相对独立、可持续发展的实体组织,通过这一载体,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三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突破长久以来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以及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外部体制壁垒,充分激发多方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共用,构建良好的产学政研用互动链。

  四项载体类型:“2011计划初步界定了面向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面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开展协同创新的四种基本载体类型,同时鼓励高校勇于探索创新模式,努力使各类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行业进步的发动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营。

  3 大胆实践确保“2011计划取得实效

  一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着力点,夯实协同创新的基础。

  西南财经大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结构,一方面为有效进行协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和实力。另一方面因为学科结构相对单一,学科分布面狭窄,又制约多学科协同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国家“2011计划的启动,为更大范围跨学科协同创新带来机遇。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团队的多学科背景,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单位的紧密合作,在围绕重大问题的多学科、多单位协同攻关中,促进重点学科的突破、优势学科的跨越、支撑学科的崛起、新兴学科的培育,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体系。

  二是以与行业、区域深度合作为重点,搭建协同创新的平台。

  进一步发挥与金融机构和行业部门合作共建的研究机构的作用和优势,汇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继续深化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及各大金融机构协同创新。学校积极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审计学)、政治经济学和省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优势,同国家相关部委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如与国家审计署科研所共同组建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业部等部委协同研究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等重大课题等。

  另一方面,围绕成渝经济区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反贫困和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等重大战略问题,学校将切实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充分集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及企业创新资源,联合筹建协同创新平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以健全、完善合作机制为保障,提升协同创新的水平。

  为切实做好“2011计划实施工作,学校在现有与政府、行业部门、科研机构、其他高校及大型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取得实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金融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协同创新方向的凝练,突出项目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短期性、盲目性和临时拼凑;建立学校协同创新申报程序和相关制度,以开放、务实、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鼓励组织校内外创新力量协同攻关;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搭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健全项目评价机制和办法,实施项目分类管理,择优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协同创新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重点培育,积极创造条件、适时申报国家“2011计划的评审认定。

更新时间:2012-07-23 16:38:3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5/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