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术”学科格局
作者:潘公凯
时间:2011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十几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呈现出非常快速的发展态势,在校生人数大约增加了10倍,学科由原先的7个系9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7个分院34个系科,实现了由“小美术”向“大美术”的跨越。其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老学科,包括油画、版画、雕塑,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整体水平提升也很快。不过,发展速度更为迅猛的还是新专业,主要是设计类专业,还包括建筑专业。
在近10年的高校学科发展上,尤其是新世纪初的四五年,设计类专业发展之迅猛,可能仅次于工商管理。教育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三年前,在教育部注册、经过教育部评审开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有860多所,而据我们的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有设计专业。数量之庞大,发展之迅速,令人吃惊,同时也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设计类专业的迅猛发展,源于大量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中国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生产的产品既不需要注重包装,也不需要打广告,不管好不好看,都会卖出去;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产品丰富了之后,所有的产品都要讲究外形、讲究包装,各个大公司也都在讲究公司的整体形象设计,正是如此大量的社会需求,推动了设计行业的发展。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目前,设计类专业的从业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人左右,像水晶石这样的为设计服务的电脑公司都达到了几千家。
在新的形势下,美术教育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学科结构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先的“小美术”的概念已经发展成如今的“大美术”。所以,我认为,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我们美术专业一定要把“大美术”的学科格局讨论清楚。包括“大美术”的学科格局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应该包含哪些系科?这些系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应该深入研究,这是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在建构“大美术”格局的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思考。以设计专业为例,其传统形态是工艺美术,进入现代阶段则是现代设计。工艺美术是手工业生产,是农业社会为主的社会形态下的一种产品设计,包括景泰蓝、漆器、石雕等等,其人才培养主要遵循师傅带徒弟的机制。工艺美术是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但是它不是当代大工业背景下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也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着重发展的现代设计。因此,在学科布局上,学校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思考学科结构时,要考虑到类似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在对待国画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国画是归属于造型艺术的;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国画是不是还继续归属于造型艺术,就需要讨论。造型艺术的概念源于西方,而国画、书法的源头在中国。所以我们考虑学科结构之后,把国画从造型艺术当中分出来,分设为两个分院——中国画学院和造型艺术学院。两个分院是并列的关系,人数也相差不多。这样的一个调整可以使学科格局更加完整,更加合理。
在建构“大美术”学科格局的理念下,我们现在还把建筑专业纳入进来。欧美、日本的建筑师,基本上2/3由工科学院培养,1/3则出自美术学院。它们的有影响的美术学院都开设有建筑专业,培养的建筑师队伍,在知识结构上,比中国的建筑师要更合理。事实上,我们的一些美术院校原先也有建筑专业,上个世纪50年代学科调整的时候合并到工科院校去了,比如原浙江美术学院的建筑专业就并到了同济大学。完全按照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从审美角度看总是有所欠缺。这就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把建筑纳入了“大美术”的范畴,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专业,目前已经培养了几届学生,在社会上反响很好。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了建构“大美术”格局的过程。目前,学院的学科结构是世界上各大美院当中最全的,世界上其他美院有的学科我们都有,他们没有的国画、书法专业,我们也有。我们学科结构比较完整,而且比例合适。
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我觉得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领域,面临的另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体系如何更好地完成现代转型的问题。现代学科结构大半是由西方而来的,油画、版画、雕塑艺术也来自西方,这些专业的建设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但是有一些艺术门类,比如国画和书法,是国外没有的。这些艺术门类如何完成现代转型?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深刻,非常困难,却又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所谓“现代转型”指什么呢?拿美术来说,西方的传统美术体系,比如写实主义油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行了巨大转型,古典系统转成了抽象艺术,转成了观念艺术。现在,西方既有传统艺术,也有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它们的现代转型不仅剧烈、彻底,而且新的20世纪的整体性的建构非常严密,非常有分量。在这个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我们现在能拿出去的还是比较传统的,而没有一个既是传统又是出新的形态。这可能与中国哲学经典的转型有一点类似。比如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主要还是对三字经、论语进行重新解释,重新研究。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在美术方面,中国画的转型已经有相当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的发展其实是相当有成果的。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现在的中国画既可以画革命历史题材,也可以画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其他内容。但是在中国画形式语言本体方面,在内在结构、价值观方面,在绘画理论方面,我们的转型做得还很不足。
传统的艺术体系演进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体系本身要走向现代化,同时,它的现代化又要与西方不一样,因为与西方的道路一接近,自身文化的特色和自身文化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传统体系的现代转型和当代转型,尤其是从本体角度去推动的转型,是特别复杂而深刻的课题,需要我们两三代人去攻关去完成。
(本文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在艺术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