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的遗产: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
作者:卢风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4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现代经济学预设,人们挣的钱越多,占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就越幸福。这便进一步预设人类是贪婪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只有当我们放弃启蒙运动的两个遗产——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时,我们才能安稳、和平、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启蒙运动的主要哲学遗产是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两者都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物质主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比如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和场等等,而且人类的思想也只不过是大脑的功能,而大脑归根结底是由物质实体DNA构成的。在现代性视野中,终极实在已完全消失了。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套统一的知识系统,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或数学结构,科学进步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自主,越来越自由。只有科学才能够为我们提供知识,因此科学是最重要的智力探究活动,而其他智力探究活动,例如人文学科、宗教和艺术等,都是次要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当代社会,在科学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崇拜思想和表达的准确性和确定性,惯于用数据说明各种问题,认为只有数据才能清楚地说明问题。“拿数据来!”成了清楚表达的基本要求。GDP(国民生产总值)似乎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世界总体状态的最重要的指数,似乎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好坏都可以定量刻画。各行各业都有量化考绩的各种指标和计算系统。量化管理体系督促着每个人努力工作,促逼着每个人不遗余力地为GDP增长作贡献。各种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观念创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所有的创新似乎都服务于经济增长。
西方启蒙运动之后,自由主义已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哲学的主流。自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之后,自由主义甚至日益成了世界政治哲学的主流。自由主义为社会、政治制度的构建设立了一个理想目标——政府和制度中立性目标。在中立性目标的引导下,所有的宗教信仰对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改革所产生的影响都相对减少了。与此同时,经济学和政治学却对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为人们认为,经济学和政治学是科学,科学给予我们的知识是中立的、客观的,不会偏向任何阶级、种族和团体,也与任何宗教信仰无关。
根据现代性观点,科学只关注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同事实,而不涉及价值,所以是客观的。今天我们知道,科学包括物理学并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渗透价值的。经济学更不是价值中立的,它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经济学是罗尔斯所说的“综合性信条”(comprehensive doctrines),它试图为人们的各种生活选择提供全面的指导,这在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的经济学表述中表达得很明显。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价值导向是物质主义的。它倾向于告诉人们,人类是理性的,理性人总是力图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经济行为。经济学预设,经济增长总是好的,经济衰退总是不好的。每个人都希望越来越富有,这就是人的本性。因此,主流经济学形塑并支持着现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而现行经济、政治制度激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支持人们接受价值论物质主义,支持人们永无休止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如今甚至有人认为,人就是能赚钱、花钱的猪,即人与非人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赚钱花钱,而非人动物不能。这是一种对人性(humanity)的理解。
可能有人会说,在许多国家,宗教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在当代中国,宗教也颇有影响力,基督教、佛教都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是,在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框架内,物质主义正腐蚀着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在今天中国,许多宗教团体都是商业性的或者半商业性的。如今,似乎有很多宗教组织,但是几乎所有的宗教组织都被统一为一个宗教,即金钱拜物教。现代经济学就是金钱拜物教的“圣经”,银行也许就是金钱拜物教的“教堂”。现代政府和制度也深受金钱拜物教的影响,表面上看它们对所有的宗教保持中立,但是却支持金钱拜物教。
价值论物质主义鼓励人们选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学家们说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唯一符合人类本性的方式。当生态学家告诉我们“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文明不可持续时,那些信仰科学主义的人们却告诉我们,不用担心,一切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而得以解决。即使地球有被毁灭的那一天,我们也可以转移到别的星球。也许未来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不会产生“大量废弃”了,有了新技术,就没有什么废弃物了,一切都可以成为资源。
但是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它们误导了制度建设,误导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即便本体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论物质主义也必定是错误的。人类是追求意义和价值的,有很多种追求生活意义的方式。现代性激励的追求生活意义的方式只是很多种可能方式中的一种,但却是最危险的一种,因为它会把人类文明引向毁灭的深渊。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无法支持70亿人口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即便地球可以支持人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我们也可以证明价值论物质主义是错的。很显然,人们追求生活幸福和生活意义。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依赖于他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现代经济学预设,人们挣的钱越多,占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就越幸福。这便进一步预设人类是贪婪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贪婪的人很难快乐,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贪婪。初民是非常知足的,中国古代广大劳动者中的多数人也是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的。在当代社会,多数人是贪婪的,只因为主流价值观是物质主义的,因为社会制度激励、促逼人们变得贪婪。
生态学、量子物理学、复杂性理论、耗散结构论等新科学以及后逻辑经验主义哲学都表明科学主义是错的。科学从来都不是统一的,因而也不存在统一科学的内在逻辑。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说:“自然确实与无可预料的创造性有关,而且所产生的可能性比现实性更加丰富。”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人类之所知相对于自然所隐藏的奥秘都只是沧海一粟。因此,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错误的无上力量。尽管科学可以认知多种自然物,但自然本身永远也不能成为科学的认知对象。因此,自然永远也不是人类的征服对象,而是人类永远应该对之心存敬畏的终极实在(ultimate reality)。
只有当我们放弃启蒙运动的两个遗产——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时,我们才能安稳、和平、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本文由实习生张玉洁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