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疏纵逸 自成一家
——曾熙书画艺术鉴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怀菊山民
对联﹙书法﹚
曾熙
曾熙少时即深研碑学,30岁前尤得力于《华山》、《夏承》诸碑。常人写这路汉隶多以方笔为主,或方圆并用。他则变法以圆笔出之,后沟通北碑南帖,风格为之一变,精能各体,将钟、王、《鹤铭》及《张黑女》糅为一体,体峻者见气骨,体逸者见性情,阴阳刚柔,曲尽其妙。由是书名大震,求书索画者盈门塞户。
书品与人格的一致,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行世之本、从艺之旨。当时,曾熙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被视为艺坛异端,甚至有人以 “海上四妖”称之。这是由于四人性情心直、耿介,不屑仰人鼻息,且治艺奉行独到的审美理念,不甘因循守旧,在古人笔墨中讨生活,迎合媚俗的书画风气。如吴昌硕致力于金石气息浓郁的大写意花卉,黄宾虹倡导 “五笔七墨法”,所作从黑墨团中觅生机,自谓他的山水画五十年后再见分晓。而在中国的北方,齐白石的绘画也被正统派斥为 “野狐禅”,但白石在陈师曾、徐悲鸿等人的支持、提携下,自创墨叶红花派,与吴昌硕南北呼应,突出重围,终成一代大师。
曾熙作画情调意在笔先,笔力遒劲通达,力透纸背,韵留缣素,博取历代大家之长而有所创新,吸取大自然的真、善、美,而能超脱尘凡。晚年喜画山水和梅花,不傍门户,妙绝一时。他学倪云林简笔山水,虽仅一坡一树一石一水,然兼取浙江画风,有劲挺疏朗的意味,拟古之中尤具山林气息,是他长期游历山川静观默察的亲身体验,化古贤笔法,抒自家胸臆。晚年能作青绿山水手卷,层峰叠嶂,茂林古刹,幽径悬泉,泊舟清溪,笔墨滋厚,敷彩雅逸,为其山水画的又一种体貌,山水画名家顾麟士为他题 “墨妙笔精趣横生”七个隶书大字。他的 《水墨山水》四屏,或作长松秀峰,深壑细泉直泻深潭,布局稳中求变,动静相谐,层次井然,或师马远,写山峦一角,隐约可见草亭、村居,宜赏,宜居,宜游,诗画合璧,情趣相生;或写春景,数株杨柳,垂丝轻飏,坡下扁舟,渔人抛钩,闲适之致,足以解忧;或绘冬岭,枯木参差,寒鸦点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