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谷景生,男,1913年7月生,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人。“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51年3月,任志愿军十五军政委,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开展群众立功运动,取得大捷,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
谷景生第五个女儿是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谷开来,女婿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外孙是2009“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哲学学生会主席薄瓜瓜。

薄熙来岳父谷景生将军,开国少将
在上甘岭防守的是秦基伟指挥的志愿军 3 兵团 15 军,政委是谷景生。自第五次战役结束 后,美李军接连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上甘岭一带激战尤烈,391 高地数次易手。争夺战中,15 军又涌现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就叫邱少云。
1952 年 10 月 11 日,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到391 高地的山坡上埋伏,准备第二天晚上突然发起冲锋,歼灭敌人。这是一个需要高度战斗纪律的作战 任务,部队潜伏的地方离山顶上的敌军只有 60 公尺,稍一不慎,就会被敌军 发现,招致重大伤亡。所以部队天黑后出发前,部队首长又反复讲了注意事 项,强调了要遵守潜伏纪律。
趁着夜黑,邱少云和战友们悄悄地摸到391 高地的山坡上。这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野草,正好供部队潜伏。部队钻进草丛后,又用野草把自己从头 到脚全部伪装起来。凉风吹过,山头上敌人的说话声听得清清楚楚。
天亮了,邱少云从自己藏身的地方望去,竟看不到战友的丝毫踪迹,只 有满山坡的野草随风晃动着。
快到中午时,邱少云看见山头上出现几个敌军,对着山坡上的荒草呜哩 哇啦地议论着,似乎怀疑荒草里潜伏着共军部队。其中一个人向后一招手, “轰隆”一声炮响,一颗汽油弹落在山坡上的荒草里,大火立即烧了过来。 邱少云潜伏的地方恰好就在这里,大火很快烧到他身上,浑身插着的草都一起燃烧起来。大火烧得全身的皮肉吱吱响,但邱少云动也没有动,只是痛苦 地把手向地里插去。周围的战友看着邱少云被火慢慢地烧死,都难过地低下 了头。
大火烧了二十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才熄灭。
入夜后,反击战打响了,391 高地上美李军的阵地被志愿军猛烈炮火打了个底朝天,潜伏的部队一跃而起,一眨眼就冲上山头,消灭了敌军。
391 高地收复后,战士们下来收敛邱少云的遗体,但怎么也搬不动。用
手电一照,战友们大吃一惊,邱少云的双手竟然整个插进了地里。为了遵守 潜伏纪律,保护战友,邱少云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战友们挖开泥土,把他的双手取出来,对邱少云的遗体进行了认真的殡殓,然后抬到山头上,在一 排排的鸣枪声中,安葬了英雄。
391 高地刚刚收复,惊天动地的炮声响起来。10 月 14 日凌晨之时,美李军在范弗里特的指挥下,出动大批飞机对上甘岭狂轰滥炸,随后以美七师、 伪二师共 7 个营的兵力向上甘岭猛冲。美李军的 300 门大炮延伸射击,40 余 架飞机轮番轰炸,30 多辆坦克一边开炮一边掩护着步兵冲锋。
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接到上甘岭守军 15 军军长秦基伟的报告后,命令秦基伟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守住阵地,随后急忙和副司令员杨得志等人商议对策,议定调动一切力量,和美李军在上甘岭决战。决心已定,邓华便赶紧将 部署报告中央军委。
听了彭德怀的介绍,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清楚地看到了这场大战的严 重性。设若 15 军守不住五圣山,让美李军从中间突破,那将是又一个仁川登 陆。毛泽东在地图前看了一会,转过身来说:“我同意志司的意见,估计这 场大战将会越打越大,要求前线全军树立敢打大仗的决心。在战术上要充分 利用坑道,尽量减少让美军突破。”其他人也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当即由 周恩来为军委起草电报发往志司。
中央军委的电报传到朝鲜志司时,邓华正急得乱跳。原来上甘岭防御阵 地电话线路已被炸断,前沿情况不明,派出去查线的电话兵都牺牲了。邓华下了死命令,要秦基伟一定想办法接通前沿的电话,全力支援前沿。秦基伟接到命令后,立即变更部署,调 45 师到上甘岭参战,命令全师炮兵支援前沿 战斗,终于修通了电话线。邓华得知上甘岭两个高地还在 15 军手中,不禁松 了一口气,接着把中央军委的命令传达给秦基伟,叮咛道:“一定不能让敌军突破五圣山,否则那又是一个仁川登陆。”秦基伟在电话里说:“请放心,我们全军都经过了彻底动员,我们的口号是一人舍命,十人难当。美李军敢 来送死,就叫他们有来无回。”邓华说:“好,你们 15 军是陈司令四兵团的基本部队,你们一定要发扬四兵团的优良传统,把这个仗打好。”秦基伟说: “是!”
上甘岭这个仗打得这么激烈,其实坚守在两个高地上的部队只有两个 连。美李军则每天出动几个团的兵力冲锋。志愿军两个连在高地上利用坑道顽强阻击。敌军仰攻,积尸累累。战至 15 日,两个连伤亡较大,进入坑道坚 守。黑夜时分,秦基伟命令两个营配合坑道部队反攻,又恢复地表阵地。
秦基伟得知地表阵地恢复后极为高兴,忙向邓华报告,邓华对着地图想 了一会,忽然对杨得志说:“我有个想法,我们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改变。” 杨得志问:“为什么?”邓华把他拉到地图前说:“你看,我们坚守两个高地的只有两个连,敌人却成团成团地向我钢铁阵地冲锋,这是敌人用兵上的 错误。我们要利用克拉克的这个错误,抓住这个歼灭敌人于野外的好机会, 痛歼敌军。”杨得志说:“我同意你的这个看法,看来克拉克把他在意大利 的经验拿到朝鲜战场上来了。我们再调整一下部署吧。”
从此开始,志愿军调整部署,痛歼集团冲锋的敌军。短短几天,敌即死伤近万人,顶得上第一次战役歼敌人数,而且被歼的大都是美军。比较起来,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却少得多。战至 18 日,美李军又占领了地表阵地,志 愿军进入坑道坚守。
秦基伟当即调来 7 个连,分别增援两个高地。这正是 10 月 19 日之夜,
志愿军的炮群在坑道战士无线电报话机的指引下,向地表敌军猛轰,急风暴 雨般的炮火劈头盖脑地浇在敌军头上。随后 7 个连分成两股,分别向两个高 地反击。秦基伟在指挥所里守着电话,前沿不断传来消息,反击部队进展顺 利。秦基伟不禁擦了一把汗。突然,电话铃又响起来,秦基伟一把抓起电话,听了几句,突然神色大变,严厉地命令道:“要想办法,天亮前一定要拿下597 高地,否则损失太大。”

晚年谷景生
秦基伟放下电话,对政委谷景生说:“炮火延伸射击后,597 高地敌人 主峰和零号阵地上残存的火力点突然复活,部队攻击受挫。”谷景生说:“你 不要愁,我们九纵队跟着陈司令打洛阳,战淮海,富有攻击精神,一定可以 拿下火力点。你先抽支烟,我来守电话。”秦基伟点点头。离开座位,抽起 烟来。谷景生要通前沿指挥所的电话,催问道:“喂,597 高地拿下来了没 有?”对方答道:“还没有,爆破员接连牺牲,主攻连只剩下 16 个人了。” 谷景生大声地说:“不管剩多少人,天亮前一定要冲上主峰。”
秦基伟听谷景生打电话,心情更加沉重。如果今晚冲不上主峰,部队士 气就会受到影响,明晚再攻,代价更大,敌军有了固守的经验会更加猖狂,坚守在坑道里的部队处境就困难了。想到这里,他不禁焦急起来,正想打电 话催问时,电话铃响了起来,谷景生一把拿起电话耳机,听了几句不禁喜形 于色地说:“冲上去了?好!什么?再说一遍,黄继光?”谷景生把耳机紧 贴着耳朵,听着前沿指挥员的报告,两行热泪禁不住流下来,对方讲完话,把电话挂上了,谷景生还呆呆地握着耳机。
好一会儿,谷景生才站起来说:“部队已经冲上 597 高地,两个高地的 地表阵地都恢复了。可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却倒下去了。”秦基伟问:“到 底是怎么回事呀?”谷景生说:“主攻连攻击受挫后、把剩下的战士编成一个班,分成几个爆破组去炸敌人的火力点。几个小火力点都炸掉了,到最后 炸敌人的大火力点时,几个战士又接连牺牲,连长又派出最后一个爆破组, 其中有一个战士叫黄继光。他们在最后冲击时,两个人牺牲,黄继光负伤,手雷也都打完了。黄继光为了开辟部队的通路,毅然扑到敌人火力点的枪眼 上,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机枪子弹,部队得以冲上主峰。”
秦基伟听了,连连感叹道:“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指挥部里的全体人员摘下军帽,为烈士默哀。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记 者正巧来指挥部采访,秦基伟问他们:“你们看过苏联电影《马特洛索夫》 吗?”记者们听了一笑,这部电影在全国城市农村到处放映,谁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马特洛索夫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在部队攻击德军阵 地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德军碉堡的枪眼,为部队歼灭敌军创造了条件。秦 基伟严肃地说:“我们部队里也出现了一个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他的名字 叫黄继光,你们应该马上到他的部队去采访,把黄继光的英雄事迹报道出 去。”记者们听说部队里出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英雄,马上冒着炮火采访去 了。
黄继光牺牲后的第二天,美李军又出动两个团的兵力向上甘岭两个高地
进攻。上甘岭经过一星期的激战,树木全被炮弹炸飞,两个高地上的地表阵 地全被摧毁,土石全被炮弹炸弹犁成松土,走在阵地上,松土没膝。秦基伟听着双方的炮声山摇地动,真为高地上的战士担心,连连督促自己的炮群按 照高地上无线电报话机的指引,猛揍进攻的敌人。于是 130 门大炮组成的志 愿军炮群一齐怒吼起来,成吨成吨的炮弹落到敌军的冲锋集团中,敌国士兵 成百上千地死在阵地前。范弗里特恼羞成怒,调来大量李伪军,像潮水般的向高地扑来。高地上的两连守军也伤亡过大,被迫进入坑道,地表阵地又为 敌军所得。
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到此为止。一星期激战中,敌军出动 7 个团的兵力,15 军 45 师出动了 3 个团的兵力。敌军死伤近万人,45 师也伤亡了 3 千 人。45 师已经无力向高地补充部队,秦基伟当即调 15 军 29 师参战,准备夺 回地表阵地。部署已定,秦基伟忙向邓华报告。邓华说:“你们打得好啊, 以小的代价痛歼美军近万人,是朝鲜战场上少有的大胜仗。志司决定通报嘉 奖。现在克拉克犯了战术的重大错误,成团成团的步兵向我钢铁阵地进攻,这是弃其所长,用其所短。志司决定组织一个大的反击战役,将敌军歼灭在 野外。现在我特令你们转入坑道坚持,另调三兵团 12 军参战,由你统一指挥。国内新调来 1200 名新战士,志司决定全部补到 45 师。你们要守好坑道,准备里应外合,歼灭上甘岭敌军。”秦基伟答应道:“是,一定要守好坑道。” 放下电话后,秦基伟向谷景生说:“老谷,现在我们要转入坑道作战了, 这个仗怎么打呢?”谷景生说:“老秦,你还记得打淮海时的近迫作业吗?” 秦基伟说:“当然记得。”谷景生说:“当时,我们为了减少伤亡,用近迫 作业接近敌人。敌人呢,则用挖坑轰炸破坏我军的近迫作业,我们则组织部 队袭击敌人的破坏部队。现在虽然时间地点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我军进了坑道,敌军肯定要来破坏,我们不妨组织部队分成许多小分队晚上出来 袭击敌人,敌人挨了打,又摸不着我们。你看怎么样?”秦基伟说:“有道理。咱们就把上甘岭变成个肉磨子,叫敌人大量在这里消耗。我们就这样上报兵团吧。”
15 军是 3 兵团的基本部队,陈赓回国创办军工学院后,3 兵团的司令一 职又由副司令王近山代理。15 军转入坑道作业后,他一直忙于部署反击战 役。考虑到 45 师消耗太大,急需休整。他命令 12 军 31 师接替 45 师,由 15 军指挥部统一指挥两个军作战。接到秦基伟的电话后,他指示秦基伟:“我 同意你们的计划。记住,要通过你们坚决而灵活的作战,把上甘岭变成敌人的伤心岭。”
秦基伟接到兵团的命令后,立即命令 45 师把两个高地上坑道里的两个连队撤下来,可是两个连队都不愿意往下撤,45 师师长也不想撤。谷景生火了, 接过电话命令道:“一定要撤下来,要保护战士的积极性,他们在坑道里守 了这么多天,急需休整,马上撤下来。”秦基伟拍拍谷景生的肩膀说:“你 这个命令下的好,对战士的处境体会得深。”
31 师的一个连当夜通过封锁线,进入 597 高地的坑道,把 45 师的那个连换了下来。连长已被炮火炸瞎了双眼,他在洞口指着阵地前的山坡对新来 的张连长说:“那是一号区,那是二号区??”张连长一一记下后,便命令 战士们背着连长撤下去。
张连长接防后,检查了一下坑道,坑道很长,但空气污浊。检查到坑道深处,发现一个俊秀的女战士没撤下去。张连长火了,训斥道:“你怎么不 走,一个女孩子家,真是乱弹琴。”女战士毫不理会他的发火,在油灯下整理着药箱。张连长无奈,只好命令她说:“你好好呆在这里,不要到洞口来, 洞口危险。”
话没说完,只听得一阵爆炸声,原来上面的敌人又用炸药炸坑道口了。
张连长拿起报话机呼喊火炮支援。顿时一批炮弹飞来,洞口上面的敌人被炸 得七零八落。张连长恨恨地骂道:“好你个美国佬!一班出去,给鬼子送些 好酒花生米。”一班出去了,张连长蹲在洞口重机枪后面准备接应。不一会,只听得外面一连串爆炸声,接着枪声响成一片,敌军阵地上的探照灯也打了 过来。张连长正担心间,出去袭击的战士们回来了,班长一边跑一边说:“我 们后面跟来了一串敌人。”张连长命令道:“快进坑道,我来对付他们。” 他把战士们让进坑道后,用重机枪向跟来的敌人扫去,只听得敌人惨叫声不断,而死在坑道前面。
守了几天,坑道里的水越来越少,夜晚出去取水的战士大多牺牲在路上。
没有水,战士们咽不下饼干,眼看着连队的战斗力受到影响。张连长急了, 拿起饼干说:“同志们,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是吃饼干,我们死都不怕,还 怕吃饼干吗?吃!”他嚓嚓几口咬碎饼干吃起来,平时好吃的饼干现在却如同沙子,怎么也咽不下去。好容易咽下去了,已憋得张连长脸红耳赤。
忽然,一曲甜美的姑娘歌声在坑道里响起来:“长江万里流东海,江边是我的家乡。早晨姑娘挑水去,两桶江水清悠悠。嗨——清悠悠。”张连长一听,顿时口里生津,饼干也不那么难咽了,再看看战士们,也个个有了精 神,艰难地吃起了饼干,张连长不由得朝这位女卫生员瞅了一眼,心中暗想, 多亏了她,看来战争也不能没有女人。战后一定要为她请功。
王近山得到秦基伟报告。得知坑道断水,命令秦基伟:“一定要把水送进去。”洪学智在后勤司令部组织技术人员改进水桶,把水桶隔成几个水箱, 即使子弹打穿水桶,漏掉的也只是一个水箱的水。新式水桶做好后,运输队把水不断地运进坑道。有了水,坑道里的战士们又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