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怀旧电视节目把脉
作者:薛晋文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7日 来源:文艺报
怀旧节目此前以深圳卫视的《年代秀》最为抢眼,继而央视的《回声嘹亮》、安徽卫视的《黄金年代》、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北京卫视的《荣耀唱响》也不甘示弱。当下怀旧节目的井喷状态并非偶然,从宏观层面而言,庞杂的社会精神取向在过度消费的旋涡中出现了明显的失重感和眩晕感,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一旦失衡,人类就会本能地回望自己曾经笃定不移追逐的理想灯塔,殊不知,再次回望时猛然间发现曾经的理想似乎出现了裂缝和误判,于是反思风和怀旧潮就会油然而生,人类试图借助过往的精神理想和价值积淀去弥补当下的迷惘与困惑,姑且不论这种救赎是否具有灵丹妙药的功效,能触摸和呼吸到曾经熟悉的精神氧气,对失重的人类而言犹如雪中送炭。就微观视野而言,许多个体生命在饱尝了消费文化的虚无和狂欢文化的刺激之后,回到过去寻求精神抚慰和文化庇佑似乎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气候和小气候的风云激荡之下,电视制作者借鉴西方经典节目《generation show》等怀旧节目的成功经验,大胆注入本土特色和精神诉求,调配出新奇的节目形式和新鲜的节目内容,吸引了上至60年代下至00年代观众的注意力。目前,怀旧型节目大体有如下主要艺术特征。
首先,巧用“经典名曲+明星效应”的形式,孵化出新的综艺内涵。经典名曲本身就是不断发酵且历久弥新的陈年佳酿,它的迷人魅力不只是广为传唱和妇孺皆知,更重要的是镌刻着我们的过往生命记忆。经典作品镌刻着一代人的共有精神家园,熔铸着一代人的生命履历和情感密码,比如,《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冬天里的一把火》《我的中国心》就唱出了物质贫乏年代里熊熊燃烧的生命激情和生命理想。明星嘉宾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健在的原唱者让中老年观众有久别重逢的期待感,另一方面,现场翻唱的年轻明星对年轻观众有着改换口味的新奇感,正是期待感和新奇感交织而产生的欣赏欲望,弥合了代际之间的趣味鸿沟,使得因代沟而产生的隔阂在怀旧节目中获得了难得的共鸣。无论是原唱还是翻唱,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都有不同的人生况味和情感体悟熔铸其中。比如,北京卫视的《荣耀唱响》就十分注重发掘经典名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一首歌可能会引发一段人生故事,可能会牵扯一段岁月情缘,而人生故事和岁月情缘的娓娓道来又唤起了荧屏前观众的情感无意识,这样的怀旧节目已经不再是一种艺术样态,它背后似乎站着无数活灵活现的生命,与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促膝谈心并共诉衷肠。
其次,多种综艺元素的有机融合是怀旧节目制胜的法宝。我们对选秀节目的展示性、益智节目的竞猜性、谈话节目的故事性、歌舞节目的狂欢性、游戏节目的娱乐性并不陌生,但将诸多综艺元素有机融合且自成高格者并不多见,上述节目从共时性的视阈去看自成一体,但从历时性的角度望去又各有缺失,而怀旧节目正是从它们的弱点和匮乏中觅得机缘,博采众长并为我所用,就此而言,其创新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比如,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嘉宾主要是不同代际的明星,依托新老明星的代际文化记忆去激活常人的生命记忆,借助有关经典文化问答题的竞猜方式让老少四代人同台竞技,既有竞猜节目的紧张激烈和扣人心弦,又洋溢着浓郁的益智文化气息,许多题目本身极富文化内涵。《年代秀》成功的秘籍可以说是:始于技,止于道。众多综艺元素繁而不乱,有机统一到年代怀旧的总主题之下,它不是为娱乐而娱乐,也非为竞猜而竞猜,更不是为穿越而穿越,所有的技巧都内蕴着一股怀旧的文化精神,灌注着一种文化生气和文化生命,文化永远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艺术本身和艺术的未来。就此而言,这样的电视节目没有虚假地欺骗观众,没有让低俗和庸俗轻易取胜,而是以雅俗共赏赢得了尊严。
再次,构建健康的市民文化趣味是怀旧节目的主要传播旨归。长期以来,我们的电视综艺节目更注重以情感、道德、人伦、坚韧等核心标准去考量节目的文化价值,庄重雅正的“东方价值”一直是本土综艺节目的主要艺术诉求。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强势崛起和消费狂欢之风的东渐,随着城镇化的极速扩张和市民社会的到来,我国综艺节目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奔放洒脱的主持风格、嬉戏狂欢的节目现场、调侃耍贫的嘉宾观众都散发着西方综艺节目的味道,但传播和构建什么样的市民文化趣味一直困扰着电视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
健康的市民文化是市民社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当下无度的狂欢、无意义的宣泄和无内容的娱乐难以承载构建市民文化的重任,健全的市民文化应当是既有闲适、娱乐和消费,也必须同时有理想、激情和担当,否则民族精神就会走向萎缩和矮化,我们从怀旧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中看到了这样的希望和曙光。例如,北京卫视的《荣耀唱响》和央视的《回声嘹亮》即是典型代表。怀旧节目的舞台上不仅有热情奔放的青年偶像,还有激情洋溢的重量级元老明星,他们既讲述经典音乐的前世今生、又注重发掘艺术家背后的文化信仰、人格魅力与社会担当。老嘉宾将自己的音乐人生以代际交流的方式实现薪火相传,而且让观众通过心理置换体悟艺术人生背后的文化诉求,这样的市民文化表达走出了部分娱乐节目盲目快活、莫名宣泄和无度放纵的泥淖,制作者在努力引导观众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思索时代精神的不足和匮乏,满足精神生命的渴望并疏导精神生命的郁结。我们常说信息内容远重于形式载体,其实媒介内容与媒介形式都是信息的重要内核,借助怀旧节目去构建市民文化趣味对于民族审美的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由此看去,怀旧型节目的传播旨归看似简约,实则简约而不简单。
当然,怀旧节目在泛娱乐化的尺度把握方面,在过往生活的消费定位和反思定位的拿捏方面还欠火候,在历史文化的当代转换和当代提升方面还用力不足,在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系统讲述方面还有诸多遗憾,它只是一株破土的嫩芽和小草,今后还有很长的超越和突围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