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翻译力量
——从《夏日历险》说起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来源:文艺报 作者:朱华钧
美国作家威尔逊·罗尔斯所著的《夏日历险》是一本惊险风趣、富有教益、老少皆宜的小说,曾6次获得美国青少年图书大奖,中译本由我与韩桂莲、朱新宇合译。近5年来,小说在国内深受读者欢迎,非常畅销,已再版20次。作为译者,我既欣慰又百感交集。欣慰的是,我们的劳动成果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给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带去欢乐或启迪,这是莫大的荣幸;百感交集的是,这部书的翻译出版所经历的坎坷、译者所付出的辛劳,令人想来不是滋味。我想通过我的亲历,让读者了解好书来之不易,特别是了解翻译的辛劳,如能引起出版等相关行业主管机构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厉行改革,或许也是一点奉献。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多次与夫人到美国。为充实老年生活、发挥“余热”,我尝试翻译出版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为此,我俩常与女儿在美国逛书店,搜寻好的文学著作,也曾请美国朋友帮忙,《夏日历险》(原名《猴子的夏天》)就是我看了报章推介后让女儿买来的。
一本外文书要有高质量的翻译,并不是轻松的事。外行人往往把翻译看成简单的机械操作,其实翻译也是创作,需要较高的中外文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特别是译文既要忠于原作,还要讲求完美,因此一部好的译本可谓“字字皆辛苦”。译者得花大心思,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润色;为弄清楚一些问题,还得跑图书馆或反复与作者、专家沟通,所花的功夫和心血不逊于原著作者甚或有过之。《夏日历险》的译稿,就是如此这般于1992年完成的。
译稿出来后,我们在北京寻找出版社的同时,也在美国通过中介联系到台湾的一家出版社,这中间颇费周章,为达成出版协议就花了近一年时间。直到1994年9月,译本终于在台北以《野地猎歌》为书名面世(《夏日历险》是此后在大陆出版的书名),很快就在当地“好书榜”榜上有名,还被评为当年最佳翻译小说,一年中再版4次。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刚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出版外国图书得先买版权。1994年,我们找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签了协议,还为他们介绍了买版权的途径,可由于出版社没经验,版权买贵了,怕亏本,最后宁愿付违约金也不出版,《夏日历险》就这样夭折了。终于,在1997年1月,该书以《夏日历险》为名在中国大陆首次出版。但由于该出版社并非主营文学艺术方向,发行量受到影响,合约期满后我们没有续约。之后,该书的出版被搁置了好几年,可我们坚信,好书自有其存在价值。2004年,我们又与不少新老出版社联系,几经周折,终于有出版社独具慧眼,愿意出版,我们很欣慰。但难如人意的是,他们坚持按千字50元的标准付稿酬,一本精心翻译的21万字的好书,扣税后译者仅得几千元。我们不靠译作维生,且看重发挥书的作用,同意出版。2006年6月,《夏日历险》终于重见天日。每当我回顾自己的经历,并想到几年来多少译作者也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到同样境遇,就不禁感慨万千。
出书难,出好的翻译图书更难,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是译者得不到应有的尊严。按说译者和作者是出版社最该重视的“命根”,可千字几十元的稿酬相对于译者的艰苦付出实在低廉,是对译者的不尊重。一些出版社还存在故意压低稿酬的现象,早在十多年前规定的标准(千字30-100元),至今仍以较低标准付酬。出版册数也不透明,令译、作者抱憾。至于要求版税多出多得,更是难上加难。二是作品版权得不到保障,特别是盗版屡禁不止,至今还未见严惩盗版的案例,如此又怎能调动译者和作者的积极性?译者、作者稿酬低微早已不是新鲜事,时下让人不解的是,在盈利的链条上,出版社和书店也在叫苦……这让人不禁要问,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
现今,我们既要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也要引进和翻译更多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翻译工作者需要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