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儿
——国内音乐节新特色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记者 杨浩鹏
近年来,国内的音乐节市场日益壮大,5月俨然成了乐迷的“朝圣”时节——迷笛、草莓、热波、大爬梯、乐谷、花田……诸多新老音乐节轮番出击,既为乐迷带来了视听享受,也为国内演出市场和音乐产业带来了新契机和新挑战。
当现场音乐业已成为当前全球音乐产业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一块时,各界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巨大的蛋糕。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只有4个音乐节,到2011年,已有近100个。竞争中的洗牌不可避免,毕竟,谁能在众多音乐节中办出自己的特色,谁才能笑到最后。
音乐节能否成为 北京的城市名片?
音乐节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产业模式,已成为多个城市最新追求的城市名片。在各地方政府的扶持培育下,音乐节产业从2009年开始进入井喷时代。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2011年两年时间,全国各地户外音乐节总计超过70场,总产值超过20亿元。2012年更是百花齐放,北京、上海、广东、成都、杭州、厦门均有品牌性音乐节开启。
从2009年开始,音乐节开始出现了扎堆的现象,尤其是每到“五一”“十一”,各种音乐节便蜂拥而至。作为中国音乐节起始地的北京,在前不久的“五一”小长假,北京音乐节的三大传统势力: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迷笛音乐节、通州运河广场草莓音乐节、朝阳体育场大爬梯音乐节争奇斗艳,努力维持北京音乐节市场上三足鼎立的格局。但从去年才开始举办的中国乐谷·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季,虽然今年只是第二届,已经以其高端路线引起了各界的注意。
哪家音乐节能够成为北京的名片?目前尚未有定论。作为乐谷音乐季的执行承办方,北京歌华莱恩文化公司总经理魏明表示,北京需要一台能够与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目标相适应的音乐节,这台音乐节辐射的市场不仅仅是国内,还应包括亚太地区。“乐谷音乐季从创办之初便以此为目标,这也与平谷区打造中国乐谷的目标不谋而合,双方互为推动。” 他说。
当然,音乐节作为音乐产业链的末端组成部分,还需要艺人经纪、场地管理、唱票销售、巡回演出等前面多个环节的支撑,因此,国内诸多音乐节因为音乐产业链的不完善或者某个环节的薄弱,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当乐谷音乐季纳入莱恩全球150多家音乐节体系中时,这也为其提供了相对于竞争对手更高的起点和更大的平台。据介绍,北京歌华莱恩文化公司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与国际知名的演唱会推手美国莱恩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借助双方的合作优势,近年来成功运作过许巍《越VISA越动听》北京、上海演唱会,苏打绿《日光狂热》北京演唱会,鲍勃·迪伦北京、上海演唱会,2012年艾薇儿广州、北京演唱会等众多大型项目。近年来,美国莱恩公司不断在亚太地区的音乐节市场的扩张,不但在韩国兴建了基地,还收购了日本和澳大利亚最大的音乐节主办权,这些资源优势,也都为未来乐谷音乐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平台。
打造一台国际范儿的音乐节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诸多音乐节举办的动机已不完全是从纯音乐的角度,而是结合旅游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世界著名的音乐节,诸如萨尔茨堡音乐节、拜鲁伊特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等,皆以其较高的演出水准为举办地带来了来自全世界的乐迷,不仅充实了票房,也为当地带来了旅游经济效益。因此,演出阵容的质量决定了音乐节的成败。
然而,当国内近百台音乐节集中在同一时期举办,而优秀的国内歌手和乐队屈指可数,海外乐队资源难以利用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音乐节节目的同质化乃至质量的良莠不齐。诸多音乐节以办成年轻人的音乐狂欢聚会为目标,却只是成为了一个家庭和朋友的聚会场所,甚至有媒体评论说,一些户外音乐节已被商业绑架沦为郊区农家乐。
与此相对应,中国乐迷自费去海外看音乐节也已成风潮,美国的柯契拉音乐节、罗拉帕罗扎音乐节,英国的格拉斯顿堡音乐节,日本的富士摇滚音乐祭等,到处都有中国乐迷“朝圣”的身影。然而,这两年来,在竞争与洗牌的过程中,随着几大音乐节的阵容日益强大,不出国门便能在音乐节上见到国际巨星不再是梦,甚至出现了海外乐迷来中国“朝圣”的现象。
2011年的首届乐谷音乐季中,艾薇儿等欧美大牌音乐人在两天内的集中空降让中国乐迷大饱耳福眼福。再加上演出现场与欧美顶级户外演出接轨的舞台灯光音响制作,使得乐谷音乐季的“国际气质”深入人心。今年乐谷音乐季更是推出了诸如英伦摇滚开山鼻祖级乐队the Jesus and Mary Chain、英国灵歌天后Joss Stone、英国当红摇滚新军White Lies、美国梦幻摇滚年度黑马School of Seven Bells等重头戏,这不仅驱动着国内各地的乐迷纷纷前往位于北京东北角的平谷。据魏明介绍,大量日韩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摇滚乐迷成为本届音乐季的重要购票人群。
此外,在参与模式上,国内的音乐节也不断寻求与国际接轨。记者注意到,国内音乐节纷纷效仿国外,在举办场地划出一片露营区,乐谷音乐季还专门开辟出一块房车基地供乐迷使用。
音乐节发展模式的探寻
即使是迷笛和草莓这类音乐节中的传统势力,以及歌华莱恩这种站在巨人肩上的新兴音乐节操盘方,在面对音乐节盈利模式和发展结构上,也都是极为慎重。毕竟,相对于国外音乐节市场来说,中国的音乐节市场虽然潜力无限,但仍处于培育期。
从总体上来说,地方政府的投入目前依然是多数音乐节的资金来源,但是几家大型音乐节开始依靠商业化的方式寻求盈利,自负盈亏。据了解,门票和企业赞助成为了几大音乐节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衍生品开发以及现场餐饮等服务的消费也逐渐被主办方重视起来。
此次迷笛与草莓音乐节举办期间,乐迷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各大赞助品牌的广告牌。魏明表示,虽然都是现场音乐演出,但音乐节相对于专门的演唱会项目来说,能够给予赞助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实现更高的赞助企业与演出体验的结合度。
记者注意到,在票价方面,对比之下,虽然只是第二届,但乐谷音乐季的票价却是几家最高的。对此,魏明表示,这是由乐谷音乐季的演出质量决定的。“乐谷音乐季从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面对的也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此次音乐季尚未开始前,便有在华外企等向他们咨询订票事宜。 而在演出阵容方面,随着乐迷的品位不断提升,传统的老面孔已经不能满足乐迷的胃口,甚至有乐迷们开始厌倦音乐节上每年都是那么老几位。这也给一些音乐节主办方以思考的方向:能否将音乐节打造成为一个推广新人的平台?
在国外,不少乐队因在音乐节上表现出众而一举成名。在国内,传统的几大音乐节主办方也纷纷大打新人牌,比如摩登天空音乐节从创办之初就以打造新人乐队“最佳出发平台”标榜自己。而草莓和迷笛也纷纷在近两年的音乐节中推出了一些新人乐队,比如“清舞台”为迷笛音乐节首次设立,据迷笛创始人张帆介绍,该平台旨在发掘摇滚新人,帮助众多优秀的年轻乐队登上迷笛音乐节的舞台。
乐谷音乐季也把推广新人作为音乐节的一项重要目标。魏明表示:“乐谷音乐季引起了海外演出采购商的重视。”据了解,在去年的首届乐谷音乐季中,作为压轴演出的刚刚年满17岁的萨克斯手李高阳及乐队的硬波普爵士乐演出一经亮相便引起了海外演出商的关注,演出结束后便有演出商与其签订了海外巡演的合同。魏明表示,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将乐谷音乐季打造成为优秀华语艺人的推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