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近代史看历史的抉择
作者:段雨印 2015年09月15日 来源:求是网
历史是什么?说得简单些就是昨天,上星期,去年……是过去一切时空和事物的总和。这些虽然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东西,甚至我们本人都是亲历者,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过去的客观存在就不再显得那么真实。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人们便把它记录下来,从最早原始时期的符号到后来的文字书籍再到今天的计算机,都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人们为何如此重视历史?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过去的一切仅仅成了过去,由于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它应该消亡,和现在似乎没什么关系;而现在的一切都正在发生和进行着,与未来也显得并不那么密切,这样看来三者之间关系似乎并不紧密。但有一种东西却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直线,那就是时间。
时间具有单一性和连续性,既不会改变方向也不会跳跃进行,过去、现在、未来都只不过仅仅是时间的相对分段而已,三者本为一体。对于过去来说,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现在的一切结果都是过去所导致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现在相对于未来,现在就是未来的“过去”,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将来导致未来结果的原因。换句话说现在就是未来的历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一切实际上就是在创造历史。谁在创造?有你有我有千千万万的所有人,所以说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大众。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很小很小,都只是一分子而已,也许有极少数的人能站在关键的位置上推动历史的发展,但他依靠的仍然是主体的作用,如果失去了主体,历史是不可能被创造的。
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统为一体、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不过是我们为了时间的描述人为地将它分段而已。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时间、历史的必然结果,绝对不会出现什么“虚无”的东西。同样今天中国所走的道路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走封建主义不走资本主义,偏偏要走社会主义?这一切都是中国历史的抉择。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1840年,之所以定在这一年是因为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彻底轰开了封建王朝的大门,也迫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个新时期却到处充满着屈辱和苦难,整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结束。就在这一百多年里,无数国人在不断地寻找拯救中国的出路,历史也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地进行着抉择。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和地方大员都清楚地认识到了与西方列强的巨大差距,随即以恭亲王奕?和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为首的“洋务派”,打出了“自强”和“求富”的旗帜,于1861年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虽然运动期间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他们只单纯地引进西方技术而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制度,还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任何变革,这就导致了上层建筑的更加腐朽与落后。在随后1894年开始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标志,宣告了35年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给了“洋务派”机会,但由于他们学习西方的不彻底性,自己断送掉了自己的未来。
在“洋务运动”失败以后,清廷统治者和一些进步人士并未清楚地认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仅仅以为是学习西方的地方不够,随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一批“维新派”于1898年6月11日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由于这场政治改良运动,严重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后大规模捕杀维新派,随着康有为、梁启超的逃亡和维新人士的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史称“百日维新”。“维新派”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资本主义是无法与封建主义并存的,温和的改良运动到最后只能是被残杀。清政府又一次主动放弃了可以精兵强国和进入人类社会新阶段的历史时机。
随着清政府的故步自封、冥顽不灵,列强侵略的脚步越来越加剧,同时国内人民的反抗运动也越来越高潮。在前面血的教训下,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腐朽落后的本质,不再对旧的封建王朝抱有幻想,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再到革命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统治者为了进行最后一搏,于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迟至1911年才开始组建内阁,但内阁成员中过半为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人民大众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组阁行为和拖拉态度根本毫无诚意推行宪政,立宪只不过是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的策略,根本不是想真正实行宪政。就在这一年,历史和人民等不下去了,10月10号爆发了“辛亥革命”。第二年随着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代结束。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历史给了清政府三次机会——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立宪运动,然而这三次机会都因它的局限性而一一失败。恐怕就算历史再给清政府一百次机会,它到最后的命运依旧如此,这是由于封建王朝的本质所决定的,先天就已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辛亥革命”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是一次大的进步!若非如此,中国将彻底沦为殖民地,再无翻身机会。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但中国却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的进程仅仅才刚刚开始。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为了能迅速迫使清帝退位,建立民主共和国,革命党人错误的低估了封建残余思想的根深蒂固,将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误落入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手中。正是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才导致了此后一系列的国内战乱。从“护法运动”到“北伐战争”再到“中原大战”,军阀之间相互攻伐不断,使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相对于满清时期没有任何改善。当时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推翻了清政府,中国还依旧如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对未来产生了迷茫,但更多的人则是在积极地寻找救中国的新出路。事实证明,由于当时中国环境的特殊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能救中国。就在国人迷茫之际,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国门打开之后一直就有很多有志青年出国,去其他强国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并寻找能救中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最早途径并不是从苏联,而是通过留日、留法的学生带回来的,其中陈独秀去日本最早,从1901年至1915年,前后达5次之多;李大钊也在1914年到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并于两年后回国。而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一时间思想解放、学术争论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也迅速传播开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什么认为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原因是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前,沙俄专制十分落后,与当时腐朽的清政府相去无多,然而一个叫列宁的人依据马克思主义迅速推翻了沙俄统治,并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苏联在短时间内政治团结、社会安定、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时的中国和沙俄国情很相似,地理位置又如此相近,如果中国也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肯定会使中国迅速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困境,短时间内强大起来,不再受列强欺负。
其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早在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上刊登的《大同学》一文就提到了马克思的部分思想。但在当时马克思主义仅仅是理论而已,并未引起多少人的重视。这种情况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则大为不同,马克思主义不再局限在理论上,而是已经有人实践成功,并且就在我们的邻国,革命前的国情又和我们差不多,这就引起了很多思想先进的人的重视,共产之种也迅速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事实证明,社会主义道路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能救中国。“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国民党先天不足,党内派系众多争斗不断,再加上封建残余思想浓重,特别是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更是一盘散沙,这就导致虽然国民党治理了中国那么多年却依旧丝毫没有进步,人民很不满意,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退让。
历史是公平的,并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抉择,当国共两党摆在全国人民面前时,人民的选择就是历史的抉择。单从“淮海战役”中无数的人民群众推着小车支援解放军的这一点上,就能反映出当时人民的选择。纵观中国百年近代史,历史一直在进行着考验和抉择,每一个结果的诞生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绝不会出现“突发偶然”更不会出现什么“虚无主义”。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同为一体,看清过去就是看清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不可扭曲和欺骗,“虚无”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