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科普是一项社会大工程

科普是一项社会大工程

——访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教授

2012102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在南锡国际科学传播大会上。记者 李钊摄

  在法国南锡举行的于贝尔·古里安国际科技传播大会上,科技日报记者有幸结识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教授。按照双方约定,任福君所长回京后接受了电话采访,畅谈中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的科普工作经历了20世纪初期近代科普的发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科普的建制化发展时期、1978年后新的发展阶段,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普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在1994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此后,随着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的颁布和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科普工作形成了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参与、全社会力量积极响应的全民行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当前,在科普政策体系的指导和保障之下,通过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部门之间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平台,中国的科普正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科普能力建设基础工程为重要实施路径,全面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服务。中国科普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科普工作现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首先从政策体系上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普法》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关于科普的立法;《科学素质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

  全民参与是我国科普工作的突出特点。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的科普工作正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不断壮大,各种科普实践活动更加贴近民生和国家发展需求。目前,全国有20多个国家部委、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到这项社会事业当中,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如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就是由中国科协、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一项工程,其目的在于增强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增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机会和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科普理论研究也得到了极大拓展并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中外科普历史、中外科普比较、国际科普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科普资源、科普效果、科普创作、科普产业、科普人才、科普监测评估和科普实践研究等领域或研究方向,科普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科普要把握领域关键要素的新变化

  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中央级公益类科研院所,是中国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唯一中央级机构。

  任所长认为,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大工程,科普事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科学或技术的发展,更是需要关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决策的支撑。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普工作需要一直关注的重点。

  公众是研究、创新以及科技传播的核心参与者,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区分不再泾渭分明,对于科普工作来说,公众既是科普的受众,也是参与者、乃至主导者。

  高校在科技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知识的生产、科学方法的运用、科学精神及科学精神的培育、科普人才的培养、科学文化的传播方面,高校是一个重要的摇篮和基地。如何发挥高校在科普中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话题。

  新媒体等科学传播媒介的充分利用和发展,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方面。互联网、移动传媒、手机微博等现代化的新媒体工具在科学家以及公众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科学传播媒介,对于科普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科普工作正当时,而科技传播与普及理念的突破与提升,对科普发展的新认识,则应该更加切合我国国情的客观实际和公众对科普的现实需求,吸取国际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地赋予科普新的内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普工作的实践变革;对科普作用赋予新理解,认识到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科普工作必须要把握领域关键要素的新变化。

  时代赋予科普事业更广阔的疆域

  2002年《科普法》出台,但一直还未能形成详细的实施细则。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普法规政策体系,在科普领域强化法规政策手段的运用,深化科普工作管理的变革。

  科普的需求拉动将会更加明显,来自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将成为科普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普的任务目标将更加基于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要承担更多层面的重要任务,例如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育社会科学文化、促进科学决策等等。科普工作的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包括科学发展观的科普、绿色科普、民生科普等。

  科技传播与普及工作也将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通过开拓不同的科普工作手段、形式和渠道,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更加注重科普资源建设和科普失效提升;科普工作细分化、体系化程度将明显提高等。

  在科普理论研究方面,在紧跟国际理论前沿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的实际,致力于推进本土化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还有大有可为的空间。

  积极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我国面临的问题和任务,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我国科普工作与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主题。未来,科普领域会在理念上进一步融合,理论上进一步相互学习,时间上进一步互相借鉴,使我国科普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采访最后,任所长动情地说,时代的发展赋予科普事业更广阔的疆域,科普事业的发展也将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贡献。中国科普工作已经切切实实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更新时间:2013-01-05 16:29:42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3/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