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智图 >> 知识工程 >> 培养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

培养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

——来自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的思考

2014061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记者 杨桂青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大国青年,中国的创新人才要体现大国风范。要培养具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教育需要成功转型。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冒”出来,是很多校长的办学理想。中国是个正在不断发展、强大的大国,我们理应像刘彭芝一样,有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的自信。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评出2013年度全球3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21岁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赵柏闻入选,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足以令国人振奋。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人才太少,一直是国人的遗憾。几十年前,汉学家李约瑟曾发问,中国曾向人类贡献过四大发明,科技一直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什么在近现代失去了领先优势?

    “李约瑟之问”经常考问一些校长的拳拳之心。赵柏闻毕业于人大附中,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帮他破格进入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破格颁发毕业证书,等等,为他的科研开一路绿灯。在近日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召开的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第二期校长班第四次培训大会暨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刘彭芝说:“国际竞争越来越集中体现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尽快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

    创新人才的大国风范

    对于“李约瑟之问”,李约瑟把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华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等。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一种悟性文化,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过于讲究实用、中庸,等等。

    李约瑟道出了部分真理,但还有更“要命”的东西。

    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球上的财富在增加,但贫富悬殊增大,生活压力增大,人的自我认同出了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引用老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话说:“‘我是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是冲击每个心灵的问题。”人类精神的现状对教育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即生命意义何在。袁明提出,中国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大国青年。

    因此,中国的创新人才要体现大国风范。

    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要有大担当,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意识,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说:“国际竞争尤其显现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的竞争之上。这场竞争看似没有硝烟,没有边界,也没有裁判,却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有过人的本领,更有强大的内心。刘彭芝追慕“汉唐气象”,那时的中国人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有美丽高洁的灵魂,有兼济天下之志。人大附中七年级二班赵子渊一岁半时患有感应神经性重度耳聋,医生预言他将无法说话、学习。但在聋儿康复中心老师的帮助下,他学会了说话,还进入人大附中学习。现在,他参加了学校的聋儿语言康复行动公益研修课,“我曾经是被关爱者,今天我长大了,我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弟弟妹妹”。

    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诚实、富有同悯心,不会失掉自己的灵魂,能够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对改变世界做出贡献。人大附中早培班八年级学生张钦晨和同学们在北京动物园献血车前进行献血宣传,一位着“奇装异服”、纹身的男青年凑过来问:“有纹身能献血吗?”他本想再次纹身纪念18岁生日,看到这群中学生在献血车前忙前忙后,心中一动,决定用献血代替纹身了。“我们的行动确实可以改变人,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张钦晨说。

    要培养具有大国风范的创新人才,教育需要成功转型。刘彭芝认为,教育问题应集中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教育要从教学生如何成功转向教学生如何受人尊敬,以顺应大国发展之势。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认为,立德在于立心,在于提升心灵境界,在孩子心中播种真善美,使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江苏省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说,一个个受人尊敬的人才能组成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育人,建筑、校园活动、学生社区和社团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创新意识的温润土壤。翟小宁说:“学习不能是学生的全部,成长才是他的全部,有意义的、完整的生活才是他的全部。”

    学校的教育准备

    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做哪些准备?

    这还是要回到“李约瑟之问”。翁铁慧从教育上寻找对这一问题的突破。她认为,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不足。清华大学附中(以下简称“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也有同感,他说:“基础教育在许多问题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从英才培养模式到课程设置,到考试评价制度,都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对此,国外教育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对动手能力、自主探究的重视是欧美著名高中教育的显著特点。翁铁慧发现,欧美著名高中科学教育教材和中国高中同类教材约有60%70%的内容存在不同。比如,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高水平实验科学课程要求实验时间为60个小时,低水平实验科学课程要求实验时间为40小时,占总课时的35%40%。美国主流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中有90个学生实验,其中有66个探究性实验。在中国的实验学科教材中,实验时间只占总课时的10%17%

    以色列教育也秉持相同的教育理念。以色列具有创新传统,犹太裔诺贝尔奖得主占诺贝尔奖得主总数的22%。“以色列教育的特点一是玩中学,二是带着问题学,三是干中学。”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说。

    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求真精神。福州一中校长李迅说,福州一中一位学生在验证某个化学题目时,发现实验结果与广泛认可的描述有很大区别。为此,师生一起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结论竟与中学化学课本中的解释完全不同。师生历经几个月查阅资料、求教专家,最终找到了答案。

    变革学习方式是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另一个特点。美国郝奇思学校倡导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校长凯文·希克斯说:“学习和评估的责任主要在于学生自身。”基于项目的综合学习是美国爱文学校的一大特点,该校开发出几百个项目,把所有学习内容融合起来教授。“罗生门”项目(取日本导演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之意)从不同学科来分析同一个问题,一周时间围绕一个内容来上课。比如,以巴赫的一支曲子开始,文学课上,师生研究巴赫的生平、音乐风格和使用的乐器等;音乐课上师生研究曲子中的和声;数学课上师生发现了和弦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律;科学课上他们研究声波……“所有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的,灵感并不是从某个地方产生的,它其实来自很多地方。”该校创始人克瑞斯托弗·惠特尔说。这种灵感,就是点燃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火焰。

    此外,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之下,信息技术将对学校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有效信息的边界有多远,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追随多远。爱文学校有5000多台无线设备可供教学使用,所有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和ipad。学校的技术团队可不是只做网络维护、设备维修之类的简单工作,他们建设庞大的数据库,设计各种网络通道,帮助师生高效地使用信息。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因素。在爱文学校,70%的教师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多数教师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能够用双语或三语教学,或有在世界各地从教的经历,精通科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郝奇思学校设计了“教师去中心化”项目,以除去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

    “教育是改变灵魂的方式,教育也是非常耗人精力的事业。”凯文·希克斯说。教师要有教育之爱。刘彭芝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如果教育能把美好的心灵传印给学生,学生再传印给別人,久而久之,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自会水到渠成,世界将更加美好。

    创办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

    就在国人纷纷将视野转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寻求教育借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对方也正试图从东方找到解决教育困境的灵感。

    “在我看来,美国也需要从中国的一些好学校学习经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主席、耶鲁大学原校长班诺说。

    据班诺介绍,过去30年中,美国进行了4次比较大的教育改革:一是针对美国教育系统分散、教育标准各异的情况,出台了美国教育共同核心标准。二是利用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估学校、教师、学生,改进教育质量,并提供给家长作为择校依据。三是采用学徒制、提供实习机会等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是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

    “其实东、西方各有传统,我们当中很多人希望找到第三种做法,创作更美好的世界。”克瑞斯托弗说。

    这也正是中国教育界很多有识之士的追求。刘彭芝说:“我的理想是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

    传统课堂上教师最关注知识传授,这一度被视为传统教育的弊端。但人大附中教师张卫汾也看到:“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他才能够去分析,在探究中逐渐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中西教育合璧,优势互补,定会带来教育奇迹。

    目前,人大附中正在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正体现了这样的探索。

    高二和“早培班”八年级生物课教师李峰利用一张“暗藏杀机”的食虫草照片,成功诱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引发了“庞大”的研究计划。“猪笼草有绿色叶面,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还要吃虫子?猪笼草的笼子是怎么长的?”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李峰开设了研修课,师生一起养起猪笼草来。养草过程中,问题丛生。比如,猪笼草的笼子开始时是一个小尖,后来笼子的裂口慢慢形成。“在裂口边界处,两个细胞挨着,为什么一个死了,另一个没死?”搞清楚“生死”之后,他们又想让食虫草“长生不老”。现在,他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上中学里最好的食虫植物实验室。

    当然,人大附中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扎实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每学年开始,高二神经生物学课教师孙欣都会给同学们发一张刻有上千篇英文科研论文的光盘,文章难懂但有趣,分属于爱、睡眠、记忆等几十个主题。开学后,每个主题都设有一个主持人,带领大家阅读、测试与判卷、组织讨论。慢慢地,张欣发现:“最初同学们的讨论总是集中在看不懂的图表、统计学方法等上面。渐渐地,他们开始思考,科学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对象,该领域内有哪些争论?”

    师生近乎疯狂的梦想,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推动着学校文化乃至教育文化的变化。学生们整天忙着调查、探究、写研究报告。“这跟国外的学生比,有点上路了。”刘彭芝说。

    在学校教育层面,育人目标主要是靠课程来实现的。王殿军说:“教育是一种创造,我们要创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类课程,让学生更有创造力。”他认为,人才培养要体现特色,就要有特色的育人理念、文化氛围,更要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而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首先要实现课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其次要解决选择的问题。

    “许多教育理论都证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与他的创造力密切相关。”王殿军说。清华附中目前正在开发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学生自创课程、领导力课程和综合课程紧密围绕的多层、分类、立体的课程体系。综合课程侧重培养学生以跨学科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基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一所学校里,总会有一些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学校已提供的课程可能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怎样为这些学生提供适应的教育,不少学校有自己的路数。王殿军目前正组织人员研发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为清华附中乃至所有高中生提供更有挑战性的课程,提供个性化教育。

    北大附中校长王铮也认定,个性化、选择性和多样性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他在北大附中实行跑班制改革,使传统的班级制教育模式彻底变了样,学生不用在固定的班级而是到专业教室里上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学校有全职教师、兼职教师、项目教师等。

    王铮并不讳言,跑班制借鉴了美国的道尔顿模式,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跑班制的基础是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以及专业教室,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要有归属感,但又不属于固定的班级。北大附中建立了行知、博雅、道尔顿等书院,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书院,在师长、学长帮助下研学。二是专业教室,即道尔顿模式中的实验室。今后,专业教室的发展方向是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三是个性化学习。今天,借助信息化手段,更容易打破时空局限进行个性化教学。

    跑班制要改变的并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王铮要借助它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样本。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冒”出来,是很多校长的办学理想。中国是个正在不断发展、强大的大国,我们理应像刘彭芝一样,有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的教育自信。

    当然,这需要艰苦卓绝的探索。“这个过程是不断思考与寻找的过程。天天朝思暮想,早也想,晚也想,躺在床上也想,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破题了。”刘彭芝说。

 

 

更新时间:2014-06-19 12:16:51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首页 < (23/24 共 1524 篇) > 末页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