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众多乡土文人的能量
作者:肖剑忠
时间:2012年03月26日 来源:学习时报
乡土文化能人,乡村中各类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专长之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史无前例地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对乡土文化能人予以关注,强调“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
让文化之花开遍大地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乡村文化的持续繁荣不仅要靠送文化,更要靠“种”文化。所谓“种”文化的要旨是:通过文化能人,激发农民群众不单单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文化,让乡民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及让乡村社会固有的各类优秀文化成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要资源凭依和主要实践客体。
乡土文化能人来自基层民间,是地地道道的乡民;所擅长者又多是乡村社会固有的文化。如此一来,乡村文化的发展,乡土文化能人充当主力、当仁不让乃情理之中。在媒体报道中,在现实生活中,一位乡土文化能人活一方文化、乐一方百姓的例子比比皆是。所有这些都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即:乡土文化能人越多,乡村文化越广泛和深入,广大乡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将更足,乡村地区文化生活更丰富,乡村文化亦将更加持久繁荣。
把队伍拉起来
乡土文化能人的作用发挥与文化团队建设紧密相关。有了自己组建和领导的文化团队,乡土文化能人才能育出更多的文化之苗,种出更多的文化之花。乡土文化能人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展示和生发其巨大力量,首先要让他们能组建好的文化团队。一般说来,作为成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成员彼此关系比较固定、成员互动频率较高的趣缘团体,人们参与各类文化团队往往更能体会到文化参与和社会交往的乐趣,换言之,这种文化团队本身就为成员提供了有效的兴趣激励机制。此外,这类文化团队在乡土文化能人的领导下一般都形成了内部的老带新、互帮互学惯例,有天然的内部竞争机制在发挥作用,其传授文化专长、培养文化能人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从而为成员提供了有力的成就激励机制。再就是,文化团队人多势众,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多,社会评价高,其成员也往往因此觉得脸面有光,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声望激励。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各类民间文化团队大量组建起来,乡土文化能人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才更加直接有效,乡村文化才能更加持久繁荣。
把平台搭起来
乡土文化能人及其组建和领导的文化团队,固然有助于乡村文化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无需作为,使不上力。实际上,政府适当的积极作为,往往有助于乡土文化能人发挥更大作用。政府的有效作为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平台的搭建。
一是搭建训练排演的平台。乡土文化能人及其文化团队的日常训练排演往往有赖于面积较大、设施配套较全的公共空间,而无法指望长期在某户农家中进行。因为建设的是具有公共空间性质的设施平台,其责任无疑应主要由各级政府来担负。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行政村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同时想方设法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不断加大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室外文化广场等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争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和室外文化场所的目标。
二是搭建培训交流的平台。即便在本地已算是文化能人,乡土文化能人也同样面临着持续提高、防止人老艺疏的问题,或者面临着全面提高、避免“短板”“短腿”的问题。简言之,乡土文化能人的长久文化事业,离不开乡土文化能人的持续专业学习。靠乡土文化能人及其文化团队自发的交流学习活动远远不够,更多更广的培训交流活动可以由政府来组织和举办。
三是搭建对外宣传的平台。乡土文化能人因其文化方面的专业特长,往往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和他人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水平高超的乡土文化能人的杰出才艺,往往颇具艺术美、震撼力和表演性,这更使得他们成为媒体例如电视台演出活动的主角。客观地说,文化能人向文化名人转变的现象,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大好事,它不仅有利于更多民众享受文化大餐、领略乡土文化的魅力,也有助于扩大乡土文化能人及其文化团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更多人了解、关心和支持别具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的乡土文化,由此来促进基层社会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要扩大本地乡土文化能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更容易为外界所知,地方政府应有意识地为他们搭建好对外宣传的平台,做好基础性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