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锦衣谁人织
作者:赵文心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来源:文汇报
远方的朋友寄来摄影画册《红河哈尼梯田》,抚摸着精美的画面,诗意缓缓地在眼前弥漫开来。
我不是一个对大山和梯田茫然无知的人,我曾在云南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生活过十年,连绵的雄峻大山是那段生涯的背景。而梯田,只要我愿意怀想,梯田里那浅浅的水、软软的泥便缠绕在趾间、脚踝,那毫无遮挡的火辣辣的阳光便烧灼在背脊、头顶,而挤挤挨挨的稻穗伸着它们硬硬的芒刺,骄傲无比。
可这本画册却给了我全新的甚至惊艳的感觉。
这是一本很纯粹的摄影集。说纯粹,是它如同大山的质朴沉默一般尽可能略去了文字的介绍说明,只以妙不可言的画面吸引你。它做成台历的样式,一周一帧梯田的精美图片,在上方或下方配上一则言简意赅的哈尼谚语,除了标出摄影者的名姓,连作品的标题也吝啬着不肯给。
如此也好,我可以放肆我的遐想和吟咏了。
第2周,摄影:王建军。哈尼谚语:人爱故友,畜爱新畜。
披拂着云雾,洁白的镶着湛蓝花边的云雾的梯田是什么模样?仿佛是清晨,一只神奇的大手挥洒开用最细最柔的金线织就的丝绸,为黧黑的大山披上一件锦衣。锦衣轻盈飘逸,那层层叠叠曲折有致的田埂就是锦衣的花纹了,云雾簇拥着,漫湮着,稍不留神,锦衣便改了颜色,变了样式。
第8周,摄影:邵华。哈尼谚语:河里的鱼儿美在鳃,耕牛漂亮在于角。
该是个静谧的黄昏吧,金盘似的夕阳落在半山腰了。余晖洒落,近处的梯田片片细碎的水面闪烁着斑驳的光影,那温热的光线颤颤地摇曳着,背阴处的梯田青青苍苍,蜿蜒着伸向远方的暗夜,安详地等待又一个黎明。
第10周,摄影:杨惠光。哈尼谚语:寨角有放鸭子的大田,寨尾有养鱼的好田。
想不到粗粝的群山竟然拥有如此大气、波澜起伏的纹理!梯田是依着山势修筑的,宽窄不一,长短不等,朝向亦不同。平缓处如工笔细描,平滑柔顺,略陡峭处如浓墨皴披,粗犷有力。看似不甚规整,层层顺着不同走向的山梁堆积而上,便有了似海浪般奔腾的气势。
第23周,摄影:李昆。哈尼谚语:不服气讲道理,不干净用水洗。
这幅作品勾起我有些酸楚的回忆。作者放弃俯视或者仰视摄取全景的角度,近距离取了立体的田埂做主角。这田埂和江南水乡横平竖直的阡陌不同,有半人的高度,一层梯田的田埂既是一条比一个脚面略宽的小路,又是上下两层梯田之间的台阶。当年,我曾在田埂上一脚踩空,摔下留着稻茬的梯田,重重地伤了脚踝。插秧的季节,腰是最受累的,就盼着一个秧把插到田头,好仰靠在田埂上养养腰。
第37周,摄影:金保明。哈尼谚语:牯子牛守着温泉水,儿孙继续祖先事业。我看见了什么?夜色下苍茫的梯田,冷峻的梯田,月光下凝固着冰冷的金属的光泽。它竟然完全没有别的作品里如缎带萦绕的婉约与温情,或者沐浴在阳光中的宁静与圣洁,就是一截截生硬的铸铁排列得整整齐齐地横亘在山坡上,沉默而强悍。这是画册中仅有的一幅拒绝赞美与亲近的作品,仿佛诉说着连绵苍山化作万顷良田,历经了多少磨砺,多少沧桑。
第46周,摄影:戴云良。哈尼谚语:饭不香用油炒,水不甜放蜂蜜。
思绪还停留在凸现梯田刚毅一面的画面中,乍看到这满眼的新绿真有些不知所措。茸茸的绿色充满质感和活力,密密地遮蔽了高原的红土地,孕育着又一个丰收的喜悦。
再看第6周,天边的火烧云映红了弯弯梯田;第16周,明镜般的梯田泛着翠蓝色的光泽与远方的群山默默对视;第40周,满畈的水稻熟了,金灿灿晃人的眼;第52周,一条山路蜿蜒着穿行在梯田之间,路上留下了哈尼人披荆斩棘、栉雨沐风的足迹……
欣赏着摄影家们用心捕捉的哈尼梯田瞬息万变的千姿百态,我心里充满感动。透过那一幅幅举世无双的斑斓美景,我真切地感受到哈尼人用勤劳、智慧和坚韧创造的农业文明的辉煌。民族学家这样评价哈尼梯田:“在争取天时、地利并与生态环境协调相处方面,没有任何社会集团拿出超出哈尼梯田的作品。”
“祖先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只是指着层层叠叠的梯田/对我们说/田里的水波是我们的血汗/田里的稀泥是我们的骨肉/金银财宝全在里面/梯田就是我们的财富”。当哈尼人在高高的山脚下开出第一块梯田,收获第一捧稻谷时,他们便和大山签下了永久的契约。大山敞开胸怀,任刀镰飞舞、犁铧纵横,而他们,世世代代以血汗为经,以骨肉为纬,为大山编织着一袭又一袭七彩斑斓的锦衣。那锦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见证。
附录:举世闻名的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全州100万亩梯田,绵延在元江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以及金平等县,而其中元阳县的梯田最为壮观,其近17万亩的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都是高山,人们只能在山坡上开垦田地。崇山峻岭间,但见梯田如鬼斧神工似的,嵌满山坡。那梯田,大的有好几亩,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高的位于海拔2000米左右接近山顶的地方,低的就在山脚海拔仅140米的红河水旁。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错落有致。满山满谷,坡坡相连。在阳光、云雾、水气的作用下,元阳的梯田面貌不仅四季不同,一日也会时刻变幻着。有时像波光闪闪的湖面,有时似金沙铺就的海滩,有时像装满五彩珠子的玉盘。为此有人盛赞说“世界上再没有一幅比这里更好看的油画”。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