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重要的仍然是普及
作者:李一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5日 来源:文艺报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时,我们更加体会到他在书法这门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和贡献,进一步认识到《讲话》对新中国书法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毛泽东同志从一个农家子弟到开国领袖,一生投入于革命事业。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时期,毛泽东从未间断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有着浓郁的书写情结,笔不离手,无论是为了革命工作的实用书写还是为调整身心的挥毫泼墨,都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正是这种书写情结及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为他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奠定了基础。同许多农家子弟一样,毛泽东幼年入私塾读书写字,由此开始了笔墨生涯,投身革命后,他以毛笔作为革命的工具,率领千军万马指挥革命战争。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在延安窑洞,写下了许多不朽的雄文墨宝,初步彰显出毛体书法的个性。《讲话》发表的时期,也是毛泽东书法风格的形成时期:结体多变、运笔遒劲、行气流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忙于国事的同时,毛泽东对书法的爱好也与日俱增。相对于战争年代,习书的环境和心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打下天下的毛泽东更为从容,在书法领域开始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迈进,由行楷转入到草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毛泽东书法创作的高峰期。毛泽东的书法,最可贵之处是对通篇气势的驾驭能力,他的狂草最鲜明的特点是通篇气象恢弘,汪洋恣肆,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独创一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书法史上看,毛泽东是新中国草书的第一位大家,其狂草是继唐代张旭、怀素之后的又一位大家,在作品的整体气势和章法局部上超过了张旭、怀素。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哲学家的智慧、诗人的浪漫情怀和艺术家的奇思同时集中在一代伟人身上,使其大笔一挥天地惊。他的书法不仅是新中国书法的杰作,而且在整个书法史上独树一帜。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的书法象征着新时代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以自己的书法实践,为民族艺术的复兴给后人做出了表率。
70年前的《讲话》,虽然未具体谈书法的问题,在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也没有把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直到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才成立。但毛泽东同志的书法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一直鼓舞着书法界,《讲话》精神更鼓舞着走向新时代和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书法家。《讲话》奠定了新中国文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指引着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讲话》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文艺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如何发展民族的、大众的文艺,如何普及和提高。书法在过去是文人墨客之雅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开始,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包括书法在内的所有艺术都应该按照《讲话》精神转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上来。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书法家自觉按照《讲话》精神,走出书斋,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为书法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以书法研究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法研究,最鲜明的特征是面向大众。这不仅表现在普及性著述最多,比重最大,而且在一些专题性的研究中也尽可能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人民群众了解书法的奥妙。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各地书法组织、青少年宫、文化宫举办的书法学习班和书法讲座都是为书法的普及而办的,诸多的书法理论是为普及而撰写的。普及书法基础知识、技法技巧,以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这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书法家重点思考的问题。许多有建树有学术研究思想的书法家,如沈尹默、潘伯鹰、白蕉、邓散木、郑诵先、胡小石、沈子善等人,都积极投身于书法的普及工作之中,为书法的普及著书立说,为广大人民群众讲课授课。
立足于普及,既是为了贯彻《讲话》精神,也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的安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中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如何用书法为人民服务,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学习书法、欣赏书法,是摆在书法家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新中国给予书法家报效祖国的机遇,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自发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书法的普及工作中,将其视为光荣的使命。如沈尹默在其晚年,将主要的精力都用于书法的普及和推广。新中国成立之时,沈尹默已年近古稀,他不顾年老体迈,创办书法团体,培养书法人才,至80高龄,还亲自为青少年书法学习班上课。晚年集中精力书写书法字帖,发表了许多关于书法普及的文章。他在1960年发表的《书法的时代精神》一文中语重心长地提醒书法家:“既要学习前人的法度,又要创造自己的风格,尤其要有时代精神。今天的时代精神表现在为当前的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上。因为我们的书法艺术首先要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要使他们掌握。”字里行间透露出老书法家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今天,中国书法已迈上了新的发展阶段。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级书法团体已普及建立,书法教育已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但从大的方面看,书法的基础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存在着重高端、轻基础的倾向,中小学书法教育还有许多空白点。尤其是随着几次书写工具的变化,很多人已拿不动毛笔,对书法这一象征中国文化人身份的艺术越来越陌生。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言,书法的普及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
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的书法家应自觉认识到发扬光大书法这一具有民族性、大众性艺术的必要性,应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书法创作实践,应该向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老一辈书家学习,扎扎实实地开展书法的普及工作。尤其要重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为了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娃娃抓起,重点应该放在民族文化素质的培育上,教育孩子从小做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书法家应该在此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