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化艺术 >> 中国军事电影:十年产业发展数据分析

中国军事电影:十年产业发展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29  来源:文艺报   作者:詹庆生

 

  进入新千年以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大幕的启动,中国电影的发展格局逐渐发生巨大变化。2002年至201110年间,中国已一跃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电影市场。产业化生存成为10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词。

  对于中国军事电影来说,产业化生存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迎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市场的开放使军事电影的投融资更加活跃,新的资本力量、创作主体的进入为军事电影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不断扩张的电影市场为军事电影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资本与制作的全球化更为中国军事电影的国际传播创造了可能。但与此同时,传统军事电影的计划性生产、相对定型的艺术传统与产业化背景下的市场化生产、企业化运作、娱乐化商品化趋势之间逐渐形成了某种内在的紧张关系,而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模式也对军事电影构成了越来越大的票房压力及影响力焦虑。更重要的是,产业化改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军事电影的投融资、制作、发行、营销与传播模式,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军事电影的意识形态、艺术策略的路径选择,中国军事电影的制作模式开始出现分化。从产业化视角梳理和回顾中国军事电影的10年发展,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年度产量及题材分布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整理,2002年至2011年,中国共生产132部军事题材电影(注:本文数据均不含电视电影),平均年度产量为13.2部。受上世纪末中国电影整体低迷的影响,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军事电影产量已跌到最低谷,分别只有3部、2部、3部影片问世。此后产量才逐渐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至2010年,军事电影年产量分别为8部、16部、14部、7部、22部、19部,2011年甚至达到创纪录的38部。这种明显的增长与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产量的大幅增长保持着同步。2002年至2011年,中国电影故事片年产量分别为100140212260330402406456526558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军事电影产量的增长是中国电影整体产量上升的直接结果。

  军事电影数量的增长与军事电影常作为献礼片也有直接关系。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8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纪念之年,军事电影数量都有明显上升。2011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军事电影产量更是创出新高。这种翻着日历拍电影的传统充分说明,军事电影的制作仍然带着强烈的政治性与计划性,与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化与商品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仍属于特殊类型的制作。

  从题材分布来看,抗战毫无疑问是当前中国军事题材的核心。10年间抗战题材军事影片共54部,占比达到41%。《金陵十三钗》(2011)、《喋血孤城》(2010)、《南京!南京!》(2009)、《太行山上》(2005)等代表影片以鲜明的忧患意识、厚重的历史感,颂扬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数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当代题材军事影片,共28部,占全部影片的21%。除《先遣连》(2011)、《康定情歌》(2010)等少数影片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为题材,绝大多数影片主要以当前的新军事变革成就、非战争军事行动、英雄模范事迹等为主要内容,代表影片有《天飞》(2011)、《惊天动地》(2009)、《我的左手》(2007)等。以早期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军事影片共23部,占所有影片的17%。《八月一日》(2007)、《惊沙》(2011)、《我的长征》(2006)等影片重现了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解放战争题材影片共21部,所占比例为16%。《集结号》(2007)、《沂蒙六姐妹》(2009)等从不同角度对解放战争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解读。10年间的近代题材只有《辛亥革命》(2011)、《第一大总统》(2011)6部影片,占比仅为5%,且6部影片都集中于2011年出品,除《虎啸南天》一部表现中法战争,其余5部均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献礼影片。

  从10年军事影片的题材分布可以看出,抗战在百年中国战争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分量。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无数可歌可泣的史诗篇章成为塑造和激励民族精神的巨大财富,也成为电影艺术的最佳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复杂敏感的外交因素,抗美援朝战争、南方边境战事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场战争,除了《集结号》《云水谣》等少数影片有个别片段涉及抗美援朝战争,整体来看这些战事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军事影片的表现范畴,这无疑为未来的中国军事电影留下了丰富的潜在创作空间。

  生产主体多元化与制作方式合拍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电影生产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十七年时期,绝大部分军事题材影片由长影厂、八一厂、上影厂和北影厂四家国营大厂完成;1980年代,西影厂、广西厂、潇湘厂等制片厂异军突起,军事电影创作进入群雄并起的时期;1990年代,创作出《大决战》系列影片的八一厂一枝独秀2000年前后,军事电影随着电影业的整体低迷而渐渐滑向低谷;2002年电影产业化改革逐渐开启之后,电影制发放全面向国内资本开放,除发行外的各领域也已向外资开放,军事电影生产由国营制片厂垄断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民营资本、港台资本甚至国外资本开始介入,军事电影生产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当前的军事电影生产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八一厂成为领军力量,10年间共出品约30部军事电影,是保持军事电影规模化生产,且保证每年都有军事电影出品的惟一一家电影制片机构。从制片规模、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上看,八一厂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军事电影生产的中坚力量。第二梯队由电影频道(13)、中影集团(12)、潇湘电影集团(11)组成,它们主导或参与了《南京!南京!》《辛亥革命》《惊沙》《喋血孤城》等军事电影的制作。第三梯队包括长影、上影、珠影、天津厂等国有制片机构,出品军事电影都在5部以下。尽管新画面公司、华谊兄弟传媒、星美传媒等民营机构出品的军事电影并不多,但他们生产的《金陵十三钗》《集结号》等影片都是深具影响力的商业大制作。

  2002年至201110年间,军事题材电影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注:仅统计城市院线票房,不含二级市场)分别是《金陵十三钗》(2011年,6.1亿)、《集结号》(2007年,2.6亿)、《南京!南京!》(2009年,1.6亿)、《辛亥革命》(2011年,1亿)、《飞天》(2011年,8300)、《张思德》(2004年,4000)、《云水谣》(20063600)、《惊涛骇浪》(2003年,1600)、《我的长征》(2006年,1500)、《黄石的孩子》(2008年,1140)。这10部影片中,除《飞天》《惊涛骇浪》《我的长征》由八一厂独立拍摄,《张思德》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北影厂、中影集团等国资机构联合摄制,其余影片全部有民营公司参与。由新画面公司、华谊兄弟传媒等民营公司主导制作的《金陵十三钗》《集结号》甚至成为年度票房冠亚军。《集结号》《南京!南京!》《云水谣》都有港台资金参与,而《黄石的孩子》则是多国参与的国际合拍片。合拍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电影制片形式。前述10部影片,除八一厂的3部影片,其余全都以合拍方式制作。在全部132部影片中,合作拍片比例已经达到63%

  随着制作主体的多元化、制作方式的合拍化,军事电影的商品属性逐渐强化,这既为中国军事电影带来创新活力与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资本的力量直接间接传导到影片意识形态和艺术策略的选择当中,传统的单一生产体制与定型化的艺术模式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

  竞争格局与市场突破

  纵观产业化背景下军事电影的发展,会发现市场竞争的整体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军事电影的整体竞争力有相对弱化的趋势。尽管制作数量不断上升,但能够在全国主流院线规模上映并取得100万以上票房的军事影片数量很少。统计十年数据,76%的军事电影在制作完成后,由于自身质量不高而缺乏竞争力,只能在区域市场小范围流通甚至根本不能进入电影市场。即使年度产量达到38部的2011年,能够规模上映的影片也只有6部,仅占当年军事影片的16%影响力才是软实力,如果不能被影院和观众接受,那么,影响力、感召力以及价值引领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自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已开始明显呈现出年轻化、时尚化、消费化、娱乐化的特点,动作片、武侠片、爱情片、喜剧片逐渐成为电影生产的主流类型。相比之下,军事题材影片十年产量仅占同期全部故事影片的3.9%。在中国语境中,与其他常规类型相比,军事电影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娱乐性、竞争性的文化商品。在进口大片和本土商业类型片的双重夹击下,军事电影的市场竞争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曾长期作为主流类型的地位正逐渐走向边缘化,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票房压力和影响力焦虑

  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化发展对于军事电影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多元化的电影产品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激化了电影市场的竞争程度,但另一方面,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国际合作的全球视野、境内外高水平人才的参与、市场容量的持续扩张,都为制作精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新形态军事电影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影片已经出现,《金陵十三钗》《集结号》《南京!南京!》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这充分证明,即使在新的产业背景下,中国军事电影只要提升制作水准、更新艺术观念、完成艺术创新,完全有能力获得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再创中国战争片的辉煌。

  产业化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经济形态,同时对影片的意识形态与艺术策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导政治、资本力量和艺术表达之间的博弈与平衡由此变得更加复杂微妙。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与商业美学往往相互牵制、互为因果,彼此关系更加紧密。当前的军事电影已经形成大型商业制作、中型传统制作和小型制作三种制作模式。不同制作模式之间意识形态与艺术策略的路径选择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尽管产业化生存已成为中国军事电影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关键词,但票房并不是衡量影片艺术质量的惟一标准。近代以来的中国战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人的心灵史,这为中国军事电影提供了挖掘不尽的艺术素材。透过金戈铁马、战火硝烟的银幕空间,深沉观照民族历史、深入开掘人性内涵、掌握本土文化市场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积极传播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这永远是中国军事电影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更新时间:2012-07-02 15:02:38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化艺术 发布作品,需求定制艺术作品
首页 < (1/45 共 1987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