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格城堡遗址洞窟惊现珍贵古藏文历史文献
2012年08月13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拉萨8月13日电(记者德吉)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西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藏学家巴桑旺堆日前向记者透露,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一座古格城堡遗址的废弃洞窟中惊现珍贵的古藏文历史文献残卷,经鉴定,此文书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巴桑旺堆说,2011年8月,当地一名僧人爬上位于札达县城附近古格王朝的城堡遗址,在被称作“杂让喀沃玛”的下城堡的废弃洞窟中发现了几十页佛经残篇和几本文书残卷,于是保存了下来。今年6月,巴桑旺堆前往阿里进行学术考察,寻访古藏文文书期间,恰遇文书保存者。经巴桑旺堆鉴定,从中发现了这本极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古藏文历史文书残卷。
巴桑旺堆介绍,该文书遗存的文字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略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吐蕃第一代国王聂赤赞普至9世纪末代赞普达磨的王统世系;第二部分较详细地记载了10世纪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前往阿里建立政权至11世纪下半叶古格王统的历史。
他说,此次发现的文书书法古老苍劲,吐蕃文书书写影响明显,词汇古旧,与12世纪以后文书的书写风格和用词迥然不同。文书残卷为线缝形状,高9厘米,宽16厘米,前、后部分有几张页面残缺,现遗存25张,每张分前、后页,每页6-8行文字,文字清晰,合计约5300余藏文单词。
“虽然文书后几页残缺,但有充分理由可以认定文书成书于12世纪上半叶,早于目前已知的史学名著《弟吴教法史》、《雅龙觉沃教法史》、《西藏王统记》、《红史》、《青史》、《阿里王统》、《贤者喜宴》等。”他说。
巴桑旺堆是第九届、十届国际藏学会理事,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学术会主席,长期从事藏文古代史研究。他认为,该文书学术研究价值极大,吐蕃和古格王朝历史研究中以往史料有疑点、语义不详的一些历史事件在文书中有更为清晰的记载,一些众说纷纭的说法得到了澄清。
他举例说,以往史书普遍所记载9世纪40年代达磨赞普被杀后两个幼小王子因争权夺利发生战争一说,未说明事件的真实性,此文书则有后宫“两王妃为争权而江山一分为二”的记载,应该说较为符合历史。
“与古格王朝有关历史的记载中,12世纪以后的史书对阿里三围小王朝的创建者赤吉定(即吉德尼玛衮)和其孙辈两个王子廓日、松额的事迹有一些矛盾的记载,文书中得到了澄清,这是此文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另外,文书中还有一些以往不见于史书的珍贵记载,为藏学研究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境界。”他说。
据介绍,2012年7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巴桑旺堆已就此文书主要内容、年代考证、学术研究价值等为内容,向海内外学者作了学术通报,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关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藏学家范德康也表示,希望早日看到文书刊布发行。
今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有多处古格王朝时期遗址,发现文书的洞窟位于县城南侧一座高约300米的黄土山上,山顶有城堡遗址,山腰有多处洞窟和佛塔废墟。古格王朝从10世纪至17世纪,共传承了16代国王,在西藏西部阿里高原创建了灿烂的古格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