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民族的魂 文化是民族的根
电视连续剧《海峡往事》观后感
作者:佟平云
电视剧《海峡往事》讲述了一个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奴役的台湾人民,不屈不饶,几十年如一日,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誓死保护妈祖文化的故事。
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它必然是教人向善的,就像妈祖,那个叫林默的女子,他一生都在扶危济困,最终也是为了搭救一艘渔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对妈祖的信仰,其实就是对真善美的信仰,对博爱精神的信仰,是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仰。
那些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苦苦抗争的人们,都是深谙了妈祖文化的精髓。
整整五十年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六十五万同胞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生命一如草芥。在委屈亦不能求全之后,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
这部电视剧所展示的,就是一部台湾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奋起反抗,自强不息的史诗。
林文轩就是受妈祖文化熏陶的,集正义和博爱的民族精神于一身的代表。
没有国,哪有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个人的爱恨情仇在民族大义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林文轩没有在小我的得失里欣喜或哀叹,为了留下烈士的后代,他无奈选择了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因之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妻。不仅如此,他还要承受着旁人的指责和鄙夷的目光,承受不了解真相的友人妻女的仇恨。亲情、爱情、友情都因为他的义举而离他而去。所有的痛,只能由他一个人来承受。
为了保护妈祖金身,他过了20年如履薄冰的日子,忍辱负重和日本殖民者周旋。最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捍卫民族尊严的正义之歌。
重情、守义、舍小我全国家;为了爱,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雄一是有着严重军国主义情结的日本人山田养大的儿子,他希望把自己军国主义的精神,对台湾文化灭绝的灵魂,都植根到雄一的头脑里。这也正是殖民者所妄想的最美好的结局。
可是雄一骨子里流的是台湾人的血,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日本侵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雄一从踏上这片他出生的土地,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的生身父亲林文轩就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大陆长大的台湾女孩儿海韵,不单让他了解了日本人在台湾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更是完全唤醒了他骨子里的中国情结。正像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里曾经唱到过的“留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以雄一和海韵为代表的殖民统治下的第二代台湾人,和他们的父辈一样,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妈祖文化,捍卫了民族尊严,也让我们深谙:只要民族的魂不灭,只要文化的根长存,只要心中的信仰依旧,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在两代人的抗争史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心,看到了民族魂。
汉奸周光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这其实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见利忘义、数典忘祖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女儿死了,妻子疯了,让他终于明白,奴隶就是奴隶,苟且亦不能偷生。这注定了覆亡就只能是他唯一的宿命。他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觉醒,为挫败殖民者灭绝人性的“死魂灵”计划而献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日本母亲美登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妇女,单纯善良,养大了一个中国人的儿子,并把他教育成了一个正直善良的热血青年。他爱这个中国人的儿子,如同他自己的孩子。为了这份爱,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代表了同样饱受战争荼毒的日本人民。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有军国主义的思想,都喜欢战争和杀戮,更多善良的日本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渴望能安守自己的美好家园。在这一点上,他们和中国人民是有着相通之处的。
片子里有一个细节是最令人感动的,林文轩在口授孩子们岳飞的《满江红》,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爱国激情来教育孩子们不做亡国奴的时候,日本警察来检查,却只看到孩子们手里的日文课本,只能悻悻地离去。
这让人不由不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
都德告诉我们,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林文轩就是那个配钥匙的人。
当时的台湾岛上一定有成千上万林文轩这样的人。-
正如林文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那四个大字----华夏炎黄。所有的抗争和牺牲,都只有这一个理由-----我们都是华夏后代,炎黄子孙,我们的身体里留着相同的血。我们的骨子里,是打不垮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信仰才有凝聚力,文化是渗透到一个民族骨髓里的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蓝色文明”的诱惑里,几乎迷失了自己。在自由、民主的大旗掩盖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正在泛滥,几乎淹没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本来面目,传统文化一度被怀疑甚至否定。好在我们的根还在,几番被打倒的孔子,默然地矗立在了天安门广场,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民族文化的复兴,正在席卷华夏大地,我们期待着早日重拾我们的信仰,重建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
来源:求是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