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距离 走自己的路
作者:陈履生
探索中国画的表现力一直是当代中国画家乐此不疲的工作,近年来由中国文联组织的“中国画 画世界”更是把这种探索推向了新的维度。时代对中国画群体性的演进,正是基于每个中国画家自身富有个性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我们发现了足以引起当代中国画人重视的两种不同视角。
近日,中央美院张立辰教授正在举办他以传统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体的大写意花鸟画展,张立辰教授走的是给传统文人画的样式注入现代写意精神的路子。而另一位也在开画展的、曾受教于张立辰教授的山西画家裴玉林,则把从立辰先生等老师那里学到的写意笔墨,更多地用到了乡村生活的新题材创作上。
把传统的笔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拉开与传统文人画的距离,这是裴玉林这个路子的画家的成功之处。裴玉林的画路子宽,作品题材多样,展现了他熟练的笔墨、造型驾驭能力。但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许多常见却不为历代文人画家关注的新题材,如在麦穗上挑食的小鸟——《八月高秋》、萝卜缨子与白菜——《白菜加醋》等等。这类超越传统题材的创作,使他在画法、用色等方面都有创新,色彩和线条都画得很有味道。他画的菊花,快意书写,设色大方清雅——《秋英》。他画的一些动物题材如仙鹤,形象生动,用笔、用墨都好——《丹鹤朝阳蕴瑞气》。
裴玉林对新题材的创作很有启示意义。绘画观赏者在参观画展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纯粹继承传统画家的作品去和历代前贤比较,这种在传统范畴内的比较,往往会对当代画家的个性和发挥造成很大制约。今人毕竟没有古人与生俱来的笔墨需求和传统文化的滋养,多数当代中国画家再走这个路子,要画出自己的特点来很是费劲。这种传统程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给花鸟画立起了很高的门槛,因此,裴玉林的探索才更有意义。总之,当代人要选择当代人适合画的题材,而每一个画家又得选择适合他自己的路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发挥了自己的特点也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而从无所不能,到有所画有所不画,也正是对自身艺术提炼、提高的必然过程。
与传统的文人画拉开距离的同时,当代中国画家对一些传统的“俗画”题材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如葡萄、牡丹等。这类题材自古就难,生活气息往往被绘画题材本身的俗气所掩抑。如葡萄,许多大家往往偶一为之,即使如青藤之才高也画得不多,而形象相近的紫藤则深得传统大家的青睐,被人反复把玩创作,这个现象不得不说是题材本身气格上的限制。常言道,画中国画要防俗,入俗难医,但对所谓的易俗题材有足够的警惕,也是一种拉开距离。
脱开过去,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基调,开拓新品种,这是个抛弃很多东西创造新路子的痛苦过程,这正是裴玉林的潜力所在和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