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工艺手艺 >> “老规矩”都去哪里了?

“老规矩”都去哪里了?

作者: 刘加民

20140725 来源: 中国科学报   

 

  73岁的山西知名剪纸艺术专家段改芳老师来参加“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我与她坐在酒店大堂的沙发上小憩。段老师坐了一夜火车,应该十分疲劳,但是得知我也是大清早饿着肚子去接她的,就十分热情地与我分享她带来的饼干。忽然,她轻拽我的衣袖,用眼神“指”着对面沙发上睡着的一个女子,说:“你看,这个女的,这么坐着,还睡着了,真难看。”

  我其实也注意了这个女的。沙发的靠背比较低,她努力要躺下来睡,形成一个仰卧的蛤蟆的造型。而且真的睡着了,响起了呼噜声。

  我明白段老师的意思,在公共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女子,这么四仰八叉地睡着了,不雅,不文明,不符合文明社会里的老规矩。

  我说:“段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而有些老规矩,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人前不教妻,饭前不训子’‘大人不动筷,小孩要等待’‘吃饭不能吧唧嘴’‘打喷嚏要捂嘴’‘人前站立别岔腿’‘不大声喧哗’‘做客不翘二郎腿’,可能被不少年轻人淡忘了。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老规矩’。也许,出题的人也意识到了这种日常礼仪、规范的缺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通过高考作文命题,来唤醒社会的关注。”

  段老师显然是引我为知音,轻声细语,说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老规矩,说到了传统文化中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那些规则,那些宽容、体谅、善于换位思考、让所有人都感觉舒服的老规矩。

  几年前,我与原单位同事去井冈山寻访红色文化。到了酒店,饭菜已经摆好。跟我同行的史老师是我们这一桌10个人年龄最大的,其他都是“80后”。我和他一起到服务台自费买点啤酒,回来时发现餐桌上几乎已经扫荡一空。我们两个手持啤酒有点发愣。我跟史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说什么。是的,这是一桌“80后”,都是我们的孩子辈儿的。也许他们太饿了,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长者优先”或者“等人齐了一起吃”的概念。当我与史老师捡一点年轻人吃剩下的饭菜,喝着本来很凉爽的啤酒的时候,心里充满了难言的苦涩。

  这至少是六七年前发生的小插曲,我至今难以忘怀。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单位,那些“80后”也大多过了而立之年,成为人之父母,成为工作上的栋梁和骨干。他们是不是已经从切身的经历和人生的历练中学到了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呢?但愿他们已经学到了。

  文明存在于一些细节中,成为我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接人待物的方式。这些东西,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或许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一般说来,他们都是协调矛盾、柔化冲突、处分利益、营养心灵的精神财富,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大家的利益也维护自我利益,最大限度让更多人感觉舒服的灵丹妙药。它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它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逐渐形成,经过了圣贤的整理和推广,甚至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它就是自发形成于文明社会中的、被文明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为绝大多数人身体力行的无言的“民间文化”。

  四十多年前,我自己还是个少年。有一次,奶奶赶集回来,气喘吁吁的。一坐下,就气呼呼地说:“今天真是见了景了!回来的路上,树荫凉里,巨峰(地名)的女人们四仰八叉躺在车子(独轮车)上睡午觉!可是开了眼了!”这个小插曲,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有点莫名。在跟段改芳老师谈到民间文明礼仪的时候,这个小插曲立刻就跳出来了。

  奶奶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是对于乡村社会的文明礼仪懂得很多。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在我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童年时期,我在奶奶的背上,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而这些规则,都是通过民间故事来体现。奶奶特别善于把一个普通的“说教”用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来告诉我,让我明白并且接受。尽管当时我就发现,很多故事是奶奶即兴的,有些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就在我们村子里,我都认识。但是,我喜欢听,并且乐此不疲地指出奶奶每次所讲故事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

  不读圣贤书,却满脑子圣贤思想,这是民间文化塑造人、影响人的神奇之处。千千万万像我奶奶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没有能力阅读和书写,但是他们依然能够自觉自愿,按照“圣贤”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谈行止。而且几乎同时,还自觉自愿承担起了传承和传播“圣贤”思想的责任。崇尚圣贤,尊重古训,是一种文化传统,这“传统”是把圣贤当作一种象征,一种意识,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人们需要的是圣贤所代言的那些个规矩、规则,那些让所有人都舒舒服服和谐相处的文明规则。

  我们通常说,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宝库,是千秋万代传承繁衍而不消亡的血脉。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遭遇西方文明冲击的时候,有没有自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动态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合到民间去,成为人民群众浑然不觉而准确践行的优质文明呢?能不能靠这些有根、有脉、有生机也有活力的民间文化,确保中华民族站在人类文明的最高点上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趣的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创设的这个“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最初的名字是“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二字之差,味道不同。这是冯骥才主席的大智慧、大手笔。他的意思是,剪纸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学、社会学、审美学的内容。说白了,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同时也是具体而微的民间文化的一个标本,一个研究民间文化的“麻雀”。两个字的改动,提醒我们,在当前,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传承、发扬光大的过程中,如果只看见艺术,忽略了文化,就仿佛只看见了树叶忽略了森林,只看见了石头忽略了泰山,只看见涓流忽略了大江大河。

 

 

 

更新时间:2014-07-25 11:29:43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工艺手艺 工匠创新工艺、传承手艺、非物质文化技艺
首页 < (1/3 共 116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