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兰
2014年12月26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古代老百姓认为:火,可以拨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疬气;烟使阳气上升。因此,燃放烟花是颇受人们喜爱的活动。
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烟花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烟花以示庆贺。
要讲烟花的源流,就得先从鞭炮谈起,而鞭炮又是从爆竹(又称“爆仗”“爆竿”)演变过来的。
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最初,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趋鬼避邪,后来,燃放鞭炮才渐渐地成为了一项娱乐活动,在古代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但在当时,由于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只好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
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大,容易伤人。经过改进,鞭炮开始采用纸筒来包裹硝磺。再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烟火不久问世,使爆竹进入了烟火期。
烟火也称“焰火”、“烟花”,现在有的又称“礼花”。它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
烟花药剂燃烧时除了能发光外,还要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火焰颜色是由于烟花药品剂燃烧时,它的各组成成分间起了某种化学反应生成了某些原子或分子,这些分子或原子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呈现一定波长的谱带或谱线,从而使火焰着色成为有色火焰。
某些烟花药剂在某种容器中,被点燃后有的由燃烧转为爆燃而发出闪光的雷声;有的由于产生的气体从喷孔中喷出能发出悦耳的哨声或笛声;有的能产生类似鸟叫或嗡鸣声音。这就是烟花的“声响效应”。利用烟花药剂燃烧时能产生声响效应,可以制造和设计出许多种烟花零部件和成品。
某些药剂燃烧后能产生大量的气体,能使纸制品旋转或升到空中,或连续喷出彩星,或连续射出烟花部件(如彩星、哨子等),或将壳体炸开,这些现象的产生,就是由某些烟花鞭炮药剂燃烧后产生的气动效应造成的。
利用烟花药剂燃烧后能产生的气动效应在药剂中加入能燃烧反应剧烈和产生大量气体及有一定燃烧速度的成分,可制成能产生不同烟花效果的喷花、射珠、旋转、火箭、升空等类型的烟花,以及构成各种花形图案的空中礼花。
烟花制品有时需要用到某些专用爆炸药(如稻壳炸药、谷糠炸药、棉籽炸药等)。这些专用炸药管被点燃后能产生大量气体,会炸开制药的外壳,并将在制药中的零部件抛出或点燃,这也是利用烟花药剂燃烧产生气动效应的一种现象,这种烟花的专用炸药广泛应用在空中礼花中,也可用在大小型烟花中。
烟花纵使万般绚烂,还是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危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危害是安全危害和环境危害。
由于烟花爆竹其中的火药成分,燃放者在燃放时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燃放或者燃放违规产品,就会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对噪音污染的认识人们已经趋于共识,尤其在城市中由于高楼林立所产生的回声效应,烟花爆竹所释放出的声音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