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读后
2015年01月20日 来源: 光明日报
近些年来,有关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早期进程的研究逐渐成为先秦历史、考古研究的主流,相关论著层出不穷,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刘俊男教授出版的《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一书,是作者多年致力于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研究心得的集中展现。该书颇有新意,在许多问题上都充满探索精神,是一部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创新之作。
该书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该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文明观作了深入细致的理论探索和阐释,从中找出中国历史实际和这些理论观点的契合处,尤其是关于国家的职能与本质的分析以及中国早期“氏”、“族”与经典理论论述中的“氏族”的内涵与差异,是对经典理论在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研究中指导意义的极好论证。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进程一方面需依靠文献资料的分析与考证,同时需要更多地依靠考古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尤其是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进程,离开考古资料的爬梳整理几乎是无法考察和认识的。作者在这部书中,对考古资料的把握和理解,颇有独到之处。例如,他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的分析及其年代的重新断定,作出新的论断。把他们的历史年代提前了数百年,这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如何结合古史传说看待早期文明的历史进程,历史、考古学界虽有不少学者做过种种尝试,但由于中国传说史料纷纭复杂,很难理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体系。本书作者立足长江中游地区考古遗存的分析和综合,从中找出理解传说史料的途径与方法,把江汉地区的历史族群的传承与分合作了合理的分析和论证,理出一个比较清新的体系,得出自己的结论。本书在文明起源的本土化方面作出重要的尝试。作者在结合国际学术界流行的“酋邦”理论的同时,扩大视野,把文明社会进一步分为城邦、霸国、王国、帝国四个进程,既是吸纳了当代流行理论的理念,同时也是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对流行理论的本土化创新。
本书作者的研究视野是开阔的,他把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进程研究置于世界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大视野内进行比较与探索,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早在上世纪晚期,国内外都有学者提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并提出中国文明的两河起源,长江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作者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探索对于印证这些看法是一个很好的区域案例。(作者:范毓周)
《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
刘俊男 著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