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化,睦邻的使者
作者:俞可 杨银付
2015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留学事业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且“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2014年年底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对留学事业之伟绩赞誉有加。“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在荡气回肠的中华民族世纪交响曲中,革命信念、爱国情怀、全球视野,三段主旋律依次激扬。
留学点燃革命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25日对法国展开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首站为里昂而非巴黎,仅为拜谒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并为该校历史博物馆揭幕。该校之所以获得此番殊荣,只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蔡和森、赵世炎、李维汉、李立三、王若飞、李富春、陈毅、向警予1921年9月率众学子,以谈判、游行、占校等方式奋起抗争,掀起轰轰烈烈的“争回里大”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滞留法国的周恩来、赵世炎、刘伯坚、李维汉等革命青年猛然觉醒,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即“少共”)、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即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机关刊物《赤光》和《少年》,遂先后在诞生巴黎公社的土地上萌芽,邓小平、聂荣臻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得以历练,“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最终完成由爱国学子向共产党人的历史性跨越。
抚今追昔,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所承载的革命信念定会“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其实践亦无可辩驳地证明,“广大留学人员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更是教育开放的践行者、受益者与推动者。
留学激发爱国情怀
中华百年留学史“记录着中华儿女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这种寻梦的精神支撑便是爱国主义。1939年,获取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对祖国望眼欲穿,然而,华夏民族在日寇铁蹄下呻吟、流泪、淌血,钱学森报国无门。1949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钱学森回国之意已定,即便美国政府以麦卡锡主义横加阻挡并肆意刁难,亦无法扼杀钱学森对祖国的魂牵梦绕。“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历经坎坷,迂回辗转,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故土。第一枚火箭、第一枚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钱学森回国效力,把中国的卫星与导弹技术推进20余年,并确保中国人重新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把钱学森奉为新中国归国留学人员的楷模与践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典范。钱学森以毕生的奉献充分证实,留学乃个人追求并创造幸福的一条有效途径。如若力求“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只有把个体幸福融入社会福祉,只有把个人宏图契合国家昌盛,只有把个人理想归于全民梦想即中国梦。
留学打开全球视野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一国文化内在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生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目前,我国已建立中美、中俄、中英、中欧、中法五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共同支撑我国对外关系,互派留学便是人文交流的重要路径。1978年至201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累计达306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留学人员生源地。1950年至2013年底,来华留学人员从3个国家增加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33人飙升至36万人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留学人员是流动的文化,是睦邻的信使。无论出国留学还是来华留学,留学人员均可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精神、文化创新成果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传播出去”,以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彰显负责任大国的道义承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留学滋养强国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一方面期冀留学工作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另一方面寄语广大留学人员跟上时代潮流,放眼观察世界,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新知,增强本领,报效祖国,奉献才智。中国人民正疾步行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于留学事业所造就的胸怀祖国、面向世界、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而言,“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
邓小平同志1978年6月23日做出恢复派遣留学生的战略决策,“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留学工作方针于1985年出台。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发挥作用”列入,强调要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留学事业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现。广大留学人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定能为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