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自然,人类不能任性”
——记一次失败的野外拍摄活动
2015年03月04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芬兰奥卢3月4日电(记者李骥志 张璇)从巴掌大的窗口望出去,一片白色雪原,绿色松柏,淡蓝天空。这是芬兰职业鸟类摄影师亚里·佩尔托迈基位于芬兰北部重镇奥卢附近乌塔耶尔维村的一座私人拍摄掩体。
每年9月到次年3月,佩尔托迈基间或在掩体前的空地上摆一些食物。冰雪覆盖的冬季里,饥饿的各种禽鸟会前来觅食,躲在掩体里的摄影师便可趁机捕捉镜头。乌塔耶尔维是金雕的栖息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几只金雕夺食的场景。
3月1日,掩体里来了两位中国摄影师谢建国和孙晋强。三位摄影师凌晨5点多进入掩体,整个白天都蜷缩在不到4平方米的狭窄空间内,不敢踏出暗堡一步,生怕惊扰天性警惕的金雕。下午4时45分,一只金雕在附近盘旋,但似乎察觉到什么动静,很快就飞走了。
几位摄影师不甘心,第二天再次进入掩体。他们天没亮就进入林地,深一脚浅一脚步行前进,用雪橇将成套的摄影器材拖入掩体。
架好相机,对准目标,点着暖炉,裹上睡袋。饿了就嚼一口面包,困了轮流打盹,说话尽可能压低声音。就这样,手扶相机盯了12小时,仍旧没有等到金雕的光顾。
佩尔托迈基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冬他来掩体拍摄金雕十几次,这是第一次失手。他耸耸肩:“这就是大自然,永远不会按照人类的意愿行事。”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两位中国朋友没有任何怨言。
孙晋强已是第三次赴芬兰拍摄。他曾四次赴南极、两次乘船进入北冰洋、十余次赴非洲进行自然风貌拍摄。他说,通过这种途径,摄影师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再通过镜头把这种关系呈现给观众,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身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的谢建国对记者说,虽然这次没有拍摄到金雕的画面,但他深刻体会到,人类若要与自然界取得和谐共存,就要遵从自然规律,磨炼自己的耐性。“面对大自然,人类不能任性。”
随着环保问题得到重视,生态摄影在欧美成为流行趋势。佩尔托迈基15年前由环保宣传员转为专业摄影师,曾多次在欧洲获得野生动物年度摄影师称号。
他说,近两年,到芬兰从事野外拍摄的中国摄影师逐渐多了起来,这说明中国摄影师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正在提升。今年,奥卢地区将迎来至少10批中国摄影师。
对于中国摄影师的光临,佩尔托迈基感到很高兴,因为这一方面能够给芬兰的生态旅游带来转机,使当地政府更愿意投入自然保护区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改善野生动物的整体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