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化艺术 >> 媒介深度融合呼唤观念转型

媒介深度融合呼唤观念转型

作者:马锋

20150319 来源:光明日报 

 

  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太阳报》开创了“一对众”的大众传播时代及相应的“中心—边缘”的传播体系,基于渠道垄断和内容稀缺,传者的话语霸权和“内容为王”是整个大众传播时代牢不可破的基本格局。这一局面延续了近两百年之后,近年来,一种以媒介融合为突出特征的媒介新局面逐渐形成。在这一新局面下,“传”“受”之间的高墙迅速瓦解,曾经是新闻看客的受众摇身变为用户,社会成员之间以平等、开放、交互、共享为特征的社交化、网络状传播关系得以建立。面对这一变局,思想领域面临一项迫切任务,即在一个新媒介影响越来越大的现实中如何理解自身和如何自处?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精准把握当代媒体的相关特征。

  其一,新媒介不是工具和手段,而是自主性的“座驾”,是话语表达的结构性力量。按照流俗的观念,媒介是“人造物”,是人们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是合乎目的的手段,这一观念的潜台词是:人是技术的主人,技术任人宰制。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工具论是虚浮无能的,它丝毫没有触及技术之本质。技术的本质是“座驾”,即它不仅强求物,而且蛮横地强求人去做某事和如何做某事——“强求”是现代技术活动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的不是媒介融合怎样助力于主流媒体的形塑,而是新媒介的技术逻辑“强求”我们如何做?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在与传统媒介的比较中理解新媒介的本性。无论是活字印刷、报刊出版还是广播电视,对应的都是机构运作系统,而新媒介打碎了体系化传播系统,解放了远比机构更基础的元素——个体的生产力,个体成为传播系统的基础单位。于是,在传统媒介的体外,生长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和价值空间。在这一全新的空间中,激活并聚合个体的生产力和交往关系,是新媒介技术的内在逻辑要求,也是它对一切物和人的“强求”。因此,将新媒介视为传统媒介价值和影响力的延伸,将传统媒体的内容改造后移至网站或移动端,借助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做内容分销,这样的媒介融合仍然是工具论和手段论的翻版。

  其二,内容作为唯一的“王者”已成明日黄花,“四驾马车”驱动的“用户为王”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是以内容这一产品为中心来组织生产要素与发行系统的。在新的时代,任何人都握有廉价的生产工具和发布通道,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以及OGC(职业生产内容)相互激荡,共同进行数字空间的内容生产。换言之,专业媒体的职业内容生产固然重要,但驱动数字空间的力量则是多元的。首先,新媒介的任何进步都是技术驱动的结果,同时,大数据已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资源,与数据有关的挖掘、统计与分析技术,也使新媒介的技术驱动特征明显。其次,据美国社交聚合网站BuzzFeed趋势报告,社交平台已经超过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要入口,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社交平台来阅读新闻,“无社交、不新闻”的社会化媒体时代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关系网络从而成为新媒介的基因。再次,统计数据显示,20145月,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占据互联网整体流量的25%,上一年度同期的这一数据则仅为14%,移动端网络流量占全球互联网流量的比例以每年1.5倍的速度增长。移动互联已是新的时代特征。但是,我们绝不能依循传统思维,将移动互联网视为内容分发的新渠道。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更像是一个“数据信号塔”,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点滴行为,都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数据,其中地理位置是基础数据,这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条件,利用云计算,把地理数据作为关键变量,整合用户的兴趣、朋友关系等其他数据,为用户提供基于特定位置和情境的定制新闻和精细服务是媒介融合的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何种力量驱动,最终都体现为用户中心。这是因为,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公共空间私有化,而家庭等私人空间则个人化了,用户可以摆脱传统的社会约束。另一方面,无所不在的用户可以通过便捷的移动设备,直播专业媒体有意无意忽略的社会局部,引发社会围观,从而将传统的社会管理者置于摄像头的凝视之下。在此,用户成为真正的“王者”。

  其三,新闻不再是在场的告知,而是不在场的对话。新闻是记者在现场向大众告知新近发生的事实。李普曼据此写道:新闻的首要责任是将政治家、专家的决议和行动用公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告知尚不能自治的公众。这一观点受到杜威的强烈质疑,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式新闻”,共同体的大社区才能到来。杜威的观点在当时或许不切实际,然而今天这一时代已经到来。首先,新闻传播的范式从“守门”正在转向“守护”。前者暗示从业者能够且只会让适合刊播的信息面世,但今天UGC大行其道,传统的新闻看客已经是新闻的采集者、加工者、评论者、传播者,从业者与用户合作生产新闻,很多时候从业者更像是一名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分类、整理和公布用户生产的新闻,并组织他们进行对话。其次,新闻不再是产品而是过程。传统媒介强调通过完整的新闻故事告诉公众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新媒介则不同。2014年《纽约时报》发布的内部报告称:“对传统媒体而言,发表通常意味着报道的完结,但对于新媒体,发表则是新闻报道生命的开始。”为此,在媒介融合情势下,新闻从业者应该将新闻报道的刊播视作新闻生命的开始,积极利用包括社交网站在内的各种数字平台,让自己成为会话的发起人和引导者,使新闻在人与人之间不断流转,以适应数字平台交往的技术本性。

  其四,媒介融合的趋向:人性化与人本主义。与把传播视作信息的传递与对公众的劝服不同,芝加哥学派把传播置于社会的中心,认为正是传播使社会矗立不倒,因此传播的历史是所有历史的基础,传播媒介可以把人从时间、空间等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显然,人的解放才是媒介融合的方向。以人获取信息方式的历史来看,从门户到搜索引擎,到社交网络中主动分享信息,然后是移动端的信息推送,再到根据传感器获取用户需求甚至是心情数据,精准地与用户互动,新媒介越来越智能化地类人般地与用户交往。另一方面,新媒介的固有属性是社交,媒介融合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人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而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传播机制。人是关系中的人,人的世界是交往的世界。媒介理论家莱文森坚信,媒介是人的生物性感知器官的延伸,是人的思想的物质体现,一切媒介的性能终将越来越人性化,最终像人的一个超级“外脑”。这可以说准确描述了媒介融合的趋向。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与信息管理研究”负责人、西北大学副教授)

 

 

 

更新时间:2015-03-19 12:30:25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化艺术 发布作品,需求定制艺术作品
首页 < (1/45 共 1987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