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注长城的命运
作者:李思辉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光明日报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近期,媒体记者在长城沿线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重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和瑰宝。在古代,它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其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其旅游价值、教育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建筑技术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等也无可比拟。然而万里长城正在面临着破坏,保护措施不到位,一些人的随意拆毁,很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错误。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一般文物不同,长城体量巨大、延展深远,横贯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京、天津、吉林等中国北方大地,在保护上确有困难。但在科学技术发达、经济发展可观的当下,只要竭诚用心,这些困难完全能够克服,八达岭、嘉峪关即是例证。况且,万里长城之所以雄伟,是因为它整体的跨度和厚重,对它的保护应该是系统性的。政府在财政投入、地区协作上理当有更显著的作为。
长城保护是个庞大工程,指望零散的看护员肯定不行。能不能对长城的维护进行周密的专家论证,找到最好的保护办法进行系统性修复?是否可以运用数字监控、远程管理等现代手段,对整个长城沿线进行全方位管理?这些都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长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绝不能坐视其自生自灭。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道,“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诚如斯言,“极小的自利”不加以约束,就可能摧垮整个有形和无形的大厦。最新的统计是,8000余里明长城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地面的基础部分。在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的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中,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可以预见,如果有关部门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再不切实加强保护长城的宣传教育,杜绝各种对长城的人为破坏,万里长城的命运将不堪设想。倘真如此,追责也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