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库情缘”如何续?
作者:严粒粒 严红枫
2015年07月30日 来源:光明日报
7月的杭州,天气炎热,但热不过杭州市文化界、书藏界的热门话题:历经10年的努力,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工作正式告竣。
在杭州出版社的一个房间里,16个比人高出一大截的书柜中,1559册硬壳精装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已齐刷刷地排列就绪,准备上市。它不再只是图书馆里仅供参观的馆藏之物。
记者抽出其中一本粗略翻阅后,杭州出版社董事长徐海荣小心接过,捋平书页,轻轻合上,亲手重新放回专门定制的防潮防虫的书柜中。十年波折“磨”一书,这背后有几多文化浩劫,又有几多文化的希望?
江南三阁缘何文澜独存?
在那个用笔毫亲手书写的时代,79337卷,36304册,10亿字记载——《四库全书》是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卷帙最为浩大的丛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乾隆帝举全国上下数千人之力,花费库银千万,前前后后历时十年编成。
当太平天国起义的烽火席卷扬州和镇江,文汇阁和文宗阁的两部《四库全书》被毁。当英法联军的枪鸣响彻了北京城,圆明园中的那一部也难逃一劫。如今,7部抄本仅留于世人4部,分别藏于台湾、兰州、北京和杭州。
两百年来,虽于连连灾祸中幸存,却又难免颠沛流离。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流传至今,其中的磨难难以历数。
1861年的初冬,太平军攻打杭州,百姓纷纷出逃。钱塘人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避难时,惊觉《四库全书》流落民间,便冒险潜入遭受浩劫的文澜阁收集残页。之后他们又通过在街市上高价收买,获得三分之一的《四库全书》。之后,丁氏兄弟又派出100多人,足迹近及宁波,远涉长沙、南海,终将补抄后的《四库全书》归还文澜阁。
民国时期,浙江省图书馆首任馆长钱恂、学者张宗祥,继丁氏兄弟之后又继续了补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和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为防止日军抢夺《四库全书》,在“文军西征”时决然协助浙江图书馆搬迁。《四库全书》被装成139箱,踏上艰难的征途。在从蒲城至江山县的路上,有3000册书翻到溪水之中。抢救出来的书经过简单晾晒便又急忙“赶路”。由于有日军飞机的频频轰炸,只能在赶路的间歇中尽量地通风晾晒,以防霉变。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辛旅程,阁书终于抵达贵阳。1938年9月,日寇首次轰炸贵阳,阁书又迁至贵阳城北八里处的地母洞,如是六年,终保阁书无恙。1944年11月,日军进攻贵州,阁书紧急迁渝。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打算将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划归南京中央图书馆。对此,浙江籍人士以张宗祥为首坚决反对。其理由之一就是:当年补抄之时用的全是浙江省籍人士的捐款。当时的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也是浙江籍,自然也乐见阁书还乡。
1946年7月5日,阁书取道川南入黔,经湘赣入浙。杭州,孤山下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成了南三阁本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部。
小出版社的冲动与成长
2003年5月,原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华书局总编辑傅璇琮给时任杭州出版社总编辑的徐海荣寄了商务印书馆将出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的相关资料。徐海荣读后如获至宝。紧接着,一个冲动的想法跃入他的脑海:北京要出版文津阁,杭州为什么不出版文澜阁呢?
“异想天开!不自量力!”如今,一提及当初的那个念头,徐海荣自认天真。小小出版社计划整理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消息不胫而走。面对外界的讥讽和嘲笑,徐海荣坚信,冲动往往铸就梦想。一场历时十载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整理出版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2004年5月,杭州出版社正式与浙江图书馆签署了共同合作整理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协议。在与古籍整理组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为确保原书在出版过程中的完好无损,社里专门从香港购进了13台相机,花费60天自主研制了翻拍架,以翻拍代替扫描。功夫不负有心人,影印样张的优质效果让所有人惊喜。
再续“四库情缘”
且不说出版1559册重达5吨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仅4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就让人头疼。
2004年3月,徐海荣和朋友小聚,闲聊中意外获得了首批600万元的启动资金。一批甚至自愿抵押房产只为合作的浙江商人争相资助,让徐海荣兴奋不已。
2006年1月8日,《光明日报》以《世界藏书史上的奇迹——浙江人与文澜阁〈四库全书〉》为题,报道了在西子国宾馆国际会议厅召开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编纂研讨会。面对国内外专家,杭州出版社宣布将重新影印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2月22日,文澜阁《四库全书》开机印刷仪式在全国的瞩目下隆重举行。
但当时,杭州出版社还没有意识到圆梦路上几多艰难。
600万元很快用完了,出版社自贴500万元。之后,出版社遭遇了资金链的断裂。谁也不愿做赔钱的买卖。制版商无钱不干,造纸厂无钱不供纸,印刷厂也只能停机。不成套的《四库全书》静静地躺在仓库里。在几千万元的资金缺口面前,即使省、市政府特批,破天荒地拨款百万元也仍是杯水车薪。出版之事自此搁置数年,幸而社会各界对工程的关注从未止歇。
在浙江图书馆原馆长毛昭晰的牵线下,与浙江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的一次会面,促使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出版工作得以重生。那时,出版社的资金缺口还有3000万元。宋卫平担起了这份责任。
2012年5月8日,被耽搁停顿近四年之久的《四库全书》的出版工程全面恢复启动。
“一定要把这件功德无量的事做好!”在丛书即将上市之际,回忆起当时宋卫平的嘱咐,念及浙江人对文化传承大业的团结一致,徐海荣感动至今。
十年,作为出版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见证者,徐海荣相信过去的十年已经过去,而未来的十年、百年,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