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学作品 >> 我的杨家岭

我的杨家岭

作者:刘成章

20170526 源载:光明日报  

 

  本来是陕北高原上一道普通的山谷,东边的山顶上却还有生了苔藓的倒了或站着的石人石马,述说着历史曾在这儿闪烁过一些什么。就在这道山谷里,一直生息着十多户扛犁牵牛的庄户人,如长了一些随处可见的黄蒿和酸枣。在一个大时代的风云际会中,几乎在一夜之间,这儿却齐臻臻地出现了许多伟大人物,如满目耸起了千丈大树,霜皮溜雨,黛色参天,风摇着它们的光影时,整个神州都会感到晦明的变幻。这便是延安杨家岭了。

  作为一个小草似的小学生,在稍后的一些日子,我有幸在这儿生活过好几年。

  我和同学们每人扛了两三个课凳,或者两人抬了一张课桌,从刘万家沟的延安二保小出发,汗流浃背地走了近三十里路,来到杨家岭。一路上我们碰见的人,都好奇地望着我们,不知这些公家娃娃在干什么,也许会联想到蚂蚁搬家。杨家岭当时是延安一保小的驻地。当我们把课凳课桌从肩上放下来的时候,延安一保小、二保小就随之在历史上消失了,两校合并成一个新的学校——延安保小。

  我以十二岁少年的目光环视着杨家岭:被战争破坏成废墟的中央大礼堂,依然十分雄伟;部分损毁了的中央办公厅的造型如飞机的“飞机楼”,也显得气度不凡;山坡上一排长长的石窑洞,整齐而又敞亮。阳光暖暖地洒了一沟,把石头都照得像上了些釉子。原一保小的同学们热情接下了我们手中的桌凳,放到早已安排好的地方,然后玩耍去了。他们滚铁环、弹珠珠、翻双杠,这些就不用说了,最特别的是“顶拐拐”。“顶拐拐”不借助任何玩具,只用分开的两手把左腿扳成一个三角状,用成了锐角的左膝盖与同样是此种姿态的同学互顶起来,右腿则支撑着身体,跳动着。

  我们第二天就在领袖们当年住过的那一排石窑洞里坐下来了。杨家岭应能感到,这里多了一些孩子圆溜溜的黑眼珠,其上下的睫毛总是在眨眨闪闪。

  我太喜欢这里的石窑洞了,它简直是奢侈的教室。我们原来在刘万家沟时的教室都是低矮寒碜的土窑洞。学校计划让我们二保小来的五年级,与这儿的五年级合并为一个班,但合并前要检验一下我们的水平。于是老师出了语文题考我们。题目中有邹韬奋文章中的一些成语,比如“颠沛流离”“甘之如饴”等等,让我们解释。我们几乎百分之百地如坠十里雾中,抓耳挠腮,回答不出。我们从未学过这类东西。我不由再次注目杨家岭了。我立时感到这儿的文化再不是“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了,这儿的文化非常深奥。要想在杨家岭得意扬扬地学习并玩着,是需要一种高度的。结果,我们只能被插入四年级。

  其时,边区时代已然渐行渐远,但它把这浑厚的土地,内含新鲜汁液的梨树和木瓜,以及传统气息,悉数留给我们。我们自己种起了蔬菜。

  从杨家岭沟里走出来,再沿着山根向城里的方向走去不远,有一处从石缝中渗出的水源很足的山泉,那儿就是我们班的菜地。我们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辣子。肥料是从学校的厕所里抬去的茅粪。那茅粪滴滴答答地洒了一路,味道很有点臭臭的,而我们走得趔趔趄趄,也显得丑丑的。但臭臭的和丑丑的加起来,未尝不是一首绝妙好诗。由于水足肥饱,我们的菜蔬长得非常可爱。我们总是在那里一边吃着西红柿或黄瓜,一边欢乐地浇水施肥。我很喜欢看一勺勺茅粪浇到渠水里去,随着水流急急地向菜根们奔去;菜们好像立时唰唰变着颜色,很是动人。收工的时候,我们总要抬了满筐子的菜蔬,送到灶房。

  也像边区时代一样,每天早晨和傍晚,我们都要以班为单位集体歌咏。差不多每班都有一两个指挥人才,十分帅气地抡着嫩胳膊,很有几分冼星海当年指挥《黄河大合唱》的样子。除此之外,拉胡琴,弹三弦,吹笛子,蔚然成风。乐器大多是自造的。我就曾从延河边抓了一条花蛇,剥下它的皮张,做了一把音色极好的二胡。每天晚饭之后,艳红的夕照之中,杨家岭的山山峁峁、旮旮旯旯,都有同学们在神气十足地歌唱、演奏。杨家岭简直成了一个音乐谷。

  每当元旦或者春节,我们都要去延安市区演秧歌,这也应是边区时代风气和作派的一种延伸。我在秧歌剧中扮演过不少角色。要是秧歌剧曲子不好,我们的教导主任王老师就信手另写出一批,我因之对他肃然起敬。我从此嘴里常哼哼着,很想自己也能哼出一支好听的曲子。

  我们的同学有的六七岁,有的已经十六七岁了,多是烈士或有一定资历的干部的子女,也有革命队伍中的伙夫或马夫的子女,这无疑透露出一种平等。那时低班还配有保姆,就住在教室窑背上靠山的土窑洞里,我们高班宿舍在最高的山旮旯里,每天由两个值日生给山上抬去洗脸水和饮用的开水。我们宿舍周围没什么好看的景色,但我们的班主任杜老师是个能人,他把一颗颗吸去蛋清蛋黄的鸡蛋壳涂抹成鲜艳的什么水果,高高悬挂于荆棘枝上,照得我们单调的心灵有光有色。

  就是这个杜老师,一次在课堂上讲了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后说,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中间将来也能出现一两个作家。后来,杜老师倡导我们班办起了名叫《火星报》的壁报,并不断督催我在壁报上写文章。

  那些年,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当解放了拥有大型纺织厂的宝鸡之时,上级特别关怀我们这些孩子,在大家都穿劣质粗布衣的情况下,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身蓝色卡其布制服。我们当然很得意,常常穿着那衣服在街上显摆,总能吸引不少目光。穿脏了的时候,我去杨家岭沟口的延河畔洗,谁知一不小心,衣服竟被激流冲走了。我怎会甘心失去它,硬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冒险蹚入下游的深水区,水都淹到胸前了,但还是没有找到,好多天闷闷不乐。谁知当我完全将它忘却了的时候,杜老师却拿来一件衣服,在我眼前晃了晃。我一看,正是我的呀。杜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衣服肯定是要归你的,但是有个前提条件,你要认真写一篇文章,给《延安报》寄去。”于是,我便写了一篇题名为《我真佩服田双》的文章。不料刚过几天,文章就发出来了,还寄来了一些稿费。这事在学校震动可大了,于是一些同学找上我来,组织了一个通讯组。

  延安的夏天有时酷热难当,但是已成废墟的中央大礼堂凉风习习,是练习写作的好去处。那儿四壁高如悬崖,空空的顶上是天和云彩;里面没有桌椅,却长了半人高的蒿草,时有麻雀和燕子啼鸣着飞来飞去。我常和通讯组的同学钻进大礼堂,随手搬几块砖坐下,分头写作或是一起讨论。有时蚂蚱还会猛地跳到我们的怀里,仿佛也想说点什么。

  那是在草丛之中,诗意之中,浪漫之中。许多草是开了花的,有的上面还颤着雾般的蜂翅,愈显得诗意和浪漫。

  不久我们的稿子接二连三地在《延安报》上发表出来了,有报导,有短文,也有诗歌和快板。

  其时,那座飞机楼——国宝级的建筑,学校却是用来做灶房的。柴烟、蒸气和香味,常从那儿飘漾而出,游走在杨家岭的角角落落和我的呼吸道中。飞机楼前面的院子,那应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院子之一。人们说,在1942年的某一天夜晚,这里曾经高挂过一盏汽灯,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作家艺术家们,在灯下聆听过毛主席的总结讲话。而此刻,它既是我们的操场,又是我们的饭场,每次开饭的时候,我们就集聚在这儿用餐:每班蹲作一圈,圈里放着菜桶和笸箩,笸箩里盛的是作为主食的馍馍或肉卷子或小米干饭。抬头看天,有时候蓝得虚虚幻幻,有时却有黄风刮过,发出一阵阵哨声,但这些都不能左右我们的食欲。我最喜欢吃的当然是肉卷子了,那是剁成丁丁的猪肉和大葱,用发面卷了上笼蒸出来的。至今想起来,仿佛在回味一个美梦。

  有一天我们正蹲在这儿吃饭,霍校长兴冲冲地走来了,让我和通讯组的另一个同学饭后到他的办公室。霍校长的办公室就是毛主席住过的那孔窑洞。霍校长说:“你们发表在报上的文章我都看到了,现在,连报社都表扬你们了。好好写!”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了,《延安报》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短论,号召全地区通讯组向我们学习。随后,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两支铅笔和一个硬皮本子。我们能体会到那是一种庄严的奖励。那时候,一切都朴素简洁得让人终生难忘。

  越过我们的当年向前看去——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曾是杨家岭的常客;许多秧歌队都曾在杨家岭闹得热火朝天;《白毛女》的首演地也是杨家岭。杨家岭有着厚重的艺术积淀,那积淀无形中在我当年稚嫩的细胞里蠕动和发散。我之后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路上长出的棵棵草儿,开出的朵朵花儿,我常想,其中的一些定力、悟性和尚可称得上翠艳的东西,至少有四成是得之于此。

   (作者:散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

 

 


更新时间:2017-05-26 19:46:22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学作品 推荐优秀作者作品
首页 < (1/28 共 122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