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学作品 >> 战地与诗

战地与诗

——以此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

作者:

  

每年的10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时间过得真快,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到现在,已经60年了。我想起了好些人,大都是我少年时期的战友和同志。同时,我也想起了诗。

  难道这60年与诗有关系?有的。因为我的一位小战友小于就是诗歌的酷爱者,后来他作为一名小机要员,随部队去了朝鲜战场。据我所知,诗歌好像是心灵的一个影子伴随着他,穿行在浴血硝烟的战场。

  还是在他尚未赴朝的那一年中,我们通信中就常常谈及共同爱好的文学,谈到彼此心向往之而跃跃欲试的诗歌。那时我在军区机要处,他在机要训练大队,年龄相仿,他毕业后分配在下面的一个军的机要处。我们那时尽管都以诗歌爱好者自命,实际上对诗的真谛、诗歌艺术几近无知。那时我们机要员私人通信事先都要经领导过目。也许是见解太幼稚,一位科长检查过了总是讪笑着说:“两个大诗人之间又在相互鼓劲哩。”

  不久,根本来不及也不可能事先与我打招呼,小于一夜间就悄然地“跨过鸭绿江”。

  朝鲜停战后,小于回国了,我们见面作了一番长谈,谈得最多的还是共同的爱好——诗。

  小于对我谈到了三桩与诗有关的经历:

  那是在第三次战役中,敌我战线还没有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仍然是推进、追击、包围,阵地反复易手。当时小于被派到一个团里任机要组长,一次他刚将一份加急电报发出,敌机就将他所在的掩蔽部炸塌,他的下半身埋在土石下,双腿被一条木头压住动弹不得。在半清醒的状态下,他脑子里涌出几句无声的“告别语”:“从出国那天起,我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却没想到死得这么早,妈妈、首长,我不甘心。”然而,他后来得救了,奇迹般地没有留下残疾。他“活”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把他“临终”想说的那几句话追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独自一个人的当儿,反复地念诵着,问自己,这几句“遗言”能不能算作诗?他太渴望有一天能够写出真正称作诗的东西了……

  不久,部队又继续南进,顺利地越过北纬38度线,基本上循着朝鲜人民军走过的路线向前追击。当时有一个场面他记得最深刻,在即将抢渡汉江时,文工团的女团员在路边亮出鼓动士气的快板:“飞虎下山往前扑,直捣汉城议政府;同志同志加劲追,神行太保看是谁……”他们这个师踏着快板的节奏,终于在汉城以南水原一带咬住了英国皇家二十九旅的一个营,干净利落地打了一个小小的歼灭战。在略事休息时,想不到那个说快板的女文工团员又出现在他们面前:“议政府,不是府,赶到汉城一百五;来到水原不见原,下一步追击坦克团。”果然,他们这个师在水原以南将陷在泥沼里的一个老美坦克团消灭了大部。当晚宿营时,小于和战友们谈起女文工团员的快板,他说这样的快板本身就是诗,其他的同志不以为然,只是“顺口溜”而已。小于说他当时急得脸红脖子粗:“这是战士的诗,战地的诗,懂吗?”

  随后是第五次战役,仗打得很苦,而且犬牙交错。他收到了一份上级发来的特急电报,科长命他立即送到前线的师首长那里。回来的路上,小于和战友遇到敌机扫射,车被打坏,战友当场牺牲,小于大腿受伤,也走不动了。这时,就近村庄的一位朝鲜“阿巴吉”(老大爷)发现了他,硬是把他背回了家。这个村庄的房屋大都被毁,但阿巴吉的小院还好,房屋孑然而立。他的老伴早丧,儿子和儿媳都被美军杀害,唯一的女儿当了人民军。老人回到家来的第一句话就对小于说:“你就是我的儿子。”他精于医道,汉学底子很好,粗通汉语,与小于沟通起来并不困难。他倾尽全力,为小于疗伤,将家中仅有的食物也先尽着他。一个星期过后,小于的腿伤有所好转,执意去寻找部队。阿巴吉为了给离队多日的小于作证,特地用汉文写了个“字据”,说明人是他救的,没有及时归队是因为确实无法走动,伤员除了他,没有接触任何其他的人。如果需要,部队可以来向他进行了解。最后署上他的名字“姜仁吉”,分外细致地盖上了自己的手章。阿巴吉还写了两句汉诗,然后小声吟诵:“一轮明月照江边,送友过江盼友还。”他十分自信地说:“这是诗,没错,就是平仄还不严格。”小于也认为是诗,而且是好诗,不过什么是平仄当时还不大懂。总之,他后来坚持着找到了部队,将阿巴吉的“证明”交给领导,赠诗一直保存着,还特地给我看了。

  “我一直挂念着那位救我的阿巴吉,而且一直想去探望他。但后来停战谈判划界,老人那个村庄划在军事分界线南侧,我……”小于当时说到这里,不由地哽咽了。

  这么多年,我没忘记小于,更没忘记与他当年那样幼稚地谈诗的经历。也不知他后来成为诗人没有?为此,我甚至在翻阅报刊时,经常会下意识地寻找诗歌作者的名字,但每次都没找见。

  其实我也明白,人这一生,有些爱好,甚至痴迷着想做的很有意义的事,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往往难以实现,或者不得不放弃。其中有的也许终生会感到是一种遗憾。不过我觉得,既然小于的心灵曾经长时间地浸在诗里,他的经历,特别是与诗相关的那些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诗,无字的诗。我就是他的这些诗的读者,而且是刻骨铭心的读者。

 

   来源: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0-11-03 09:54:50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学作品 推荐优秀作者作品
首页 < (1/28 共 122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