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第五产业 >> 文学作品 >> 灯

 

作者:乔林晓

 

  夜幕降临了,昏黄的街灯,稀疏的行人,断续的叫卖声。我一人独自在街道上游走着,说是街道,其实并不宽,若是遇上一两辆机动车呼啸而过,就得小心翼翼地靠到街道的边上,以躲避车辆扬起的灰尘。街道也不算太长,满打满算,也就区区两三公里的样子,更何况又只是一条直街。

  临街边上立着一位卖烤红薯的老人,他脸上露出的慈祥与善良,让我感到亲切、温暖,他身旁的那盏煤油灯也同样让我亲切、温暖。它让我记起了小时候自己用过的那盏煤油灯。

  20多年前,我在这里读初中时,这里还是荒僻的村落,其景况与翠溪村大抵没有什么两样,山峦、土地、古庙、磨房、古井,再加上百十来户人家,唯一多出的就是那座初中学校了。那个时候,街道还是土路,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到了掌灯时分,庄户人家窗户上露出的亮光,朦胧、模糊,影影绰绰。这条土路上也是空空荡荡的,偶有一两个村人走过,单单听那脚步声与咳嗽声,就可判断出村人的名字来。最热闹的还是学校下晚自习时,学生结伴回家的情形了。宏亮的铃声响过不久,土路上便出现了三三两两的人影儿,有的人手里还把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灯上还罩着一个用纸糊成的圆筒,为的是怕灯盏被风吹灭,而临时套上去的。灯不大,做工极其简单:一个墨水瓶,瓶盖上竖插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小筒,里面是一根棉花搓成的捻子。这般简陋的油灯却是每个学生所必需的学习用品,晚自习的时间,每个人的桌上都会放着这么一盏油灯,样子大抵也是相同的。一阵短暂的喧闹过后,土路上便恢复了平静,一切又悄无声息了。

  大约在我混沌初开之时,我便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白天里,正是有了日头散发出的亮光,人们的一切活动、劳作才有了依托,可到了夜晚,日头落下去后,那就只能依靠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了。尽管它是那么普通、微小,不足挂齿,发出的亮光也只能照亮几尺见方的空间,可正是因了它的存在,人们必要的起居劳作才能正常进行。靠着煤油灯昏暗的光亮,妈妈可以做上一阵儿针线活,哥哥可以写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闲不住手脚的爸爸可以干一些家务活。而在这样空闲的夜晚,我也会从自己的小抽屉里取出几册连环画,漫不经心地翻阅一阵儿。几乎是每夜每夜,我常常就这样子忙碌着,有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就倒在炕头睡过去了。现在想起煤油灯与连环画相伴的那个岁月,心里总觉得那真是一段温暖、亮堂,颇有意味的日子。

  有一回,是深夜,爸爸提回一盏精巧别致的灯,灯的上下都是铁皮做的,中间夹着一个圆圆的玻璃灯罩儿,里面发出的光,亮亮的,要比我家的那盏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亮出许多许多,我好奇地问爸爸,哪儿弄来的这新式玩意儿?爸爸笑着回应说,这新式玩意儿叫马灯,是工厂里做出来的,咱村子里统共也就那么三四盏,都是特别留给喂养牲畜的几个大叔用的,他们深更半夜还得出来给队里的牛儿、马儿添加草料,这玩意儿雨浇不着、风吹不灭,深夜里外出办事,带着它会方便许多许多的。这盏马灯就是爸爸从村子里一个饲养员大叔那里临时借来的,改天还得再还回去。我向爸爸探问起马灯的价钱,因为我想让自家拥有这么一盏马灯。爸爸似乎听出了我的意思,说道,这玩意昂贵得很,咱家是买不起的。我伸出双手,轻轻把马灯托起来,睁大眼睛观赏着、把玩着,仿佛对待宝贝一般。放到炕头的中央,抬头一瞧,屋子里顿时亮堂了许多。

  上小学时,爸爸特意给我做了一盏煤油灯,那样子与家里用的那盏煤油灯如出一辙,所用的原料也一样简单,一个空墨水瓶,一个小铁筒,一根棉花揉成的捻子。这样的东西简单、便宜,家家户户都可以弄到手的。和我一起学习的十几个小孩子人人都有这么一盏煤油灯,上晚自习时分,十几盏小煤油灯一起点亮,每张小脸也被映照得红扑扑的,就连教室四方也不显昏暗了。时间一长,每个小孩子的鼻孔都被煤油烟熏成黑乎乎一片,流出的鼻涕也变了颜色。老师见状却笑着说,煤油烟熏黑了鼻孔是没事的,熏黑了脸膛也无关紧要,肚子里能学到知识,长大就会过上好日子的。老师略带俏皮的话语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不巧有一次,一个小女孩的头发被煤油灯火燎了一些,当时,这个小女孩便大惊失色,呜呜啼哭起来。小女孩身旁一个爱打趣的小男孩,这个时候便将老师的话语略加修改,一本正经地说道,头发让煤油灯火燎掉也是没事的,肚子里能学到知识,就是好样的,长大后可以过上好日子啊!小男孩的调皮同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个时候,小女孩赶忙用双手捂住脸,哭啼的声音更响了。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女教师,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盏灯,灯罩与灯体都是用玻璃做成的,那样子与马灯一样的精巧、别致。有一回,女教师让我帮她扫地,借着这个机会,我便靠到灯的近处,只见圆鼓鼓的灯体里是略微发黄的煤油,一根白白的灯捻子横卧在里面,玻璃灯罩的两边小,中间部位如同鼓起的肚子一般,大大的。我只是用眼睛细细地端详着灯的每一个细部,却不敢伸出手摸一摸,生怕一不留神,弄坏了灯体,惹下大祸,引来老师的严厉批评。想一想夜晚老师窗户上发出的亮光,要比普通庄户人家的亮出许多许多,我不由暗暗惊叹这盏灯的神奇威力。回家后,我便绘声绘色地向爸爸描述起来。爸爸听完后,笑着说,这盏灯叫罩子灯,也都是从工厂里制作出来的,与马灯一样的昂贵、稀罕。在翠溪村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盏,大约也只有老师的办公室、大队的办公室才可以用上这样的罩子灯了。

  后村的一孔窑洞里,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老人家一直习惯用麻油灯盏儿照明,儿子特意弄了一盏煤油灯,她却搁在一旁不用。比起煤油灯来,麻油灯盏的用法更是简单而方便,只要将麻油倒入灯盏,再放上一根儿棉花捻子,就可点着照明了,麻油也是老人家自己一点一点磨制出来的,一切都是自给自足。那个灯盏儿都是用瓷做成的,从上到下是一个整体,表面呈漆黑色,透亮透亮的,闪闪发光,样子古拙、大气,它的性状与我曾经见识过的马灯、罩子灯截然不同,二者是不能放在一处相提并论的。看着老人家的这盏灯,我也不止一次暗暗惊叹过。老人家屋子的墙壁上漆黑一片,有人说,那就是麻油灯放出的烟雾熏黑的,可我却一直怀疑这话的真实性,总是固执地以为,那漆黑的墙壁大约是天地造化的结果。掌灯时分,我还专门注意过老人家的麻油灯,它释放出的亮光似乎要比我家的煤油灯更强一些,我还专门注意过老人家的面孔,慈祥、安稳,就像那盏麻油灯一般,让人温暖,让人领略不尽。宋大伯所讲的传奇故事里,说书人赵先生讲唱的精彩段子里,也出现过麻油灯之类的词儿,我便不由将二者联系在一处,心想,老人家这盏麻油灯的背后或许也有一些精彩的传奇故事,与宋大伯讲出的、说书人赵先生说唱出的大约是一样的精彩而迷人。我还特意向爸爸发问道:麻油灯的灯光要比煤油灯亮堂一些,用起来也简便、省事, 也省钱,麻油自家就可以磨制出来,用不着跑到商店里,购买昂贵的煤油啊!可为何所有人家反而用起来煤油灯呢?面对我的发问,爸爸停顿了一会儿,微笑着回应道,这其中的道理我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年代变了,麻油灯不再时兴了。翠溪村里,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如果咱家点上麻油灯,世人会笑话的。而那个老奶奶就不一样了,她人老了,一切全无所谓啦!爸爸的话儿似懂非懂,感觉他是随意说出来,搪塞我的发问而已。

  等到翠溪村里有了电灯时,我已经在县城的中学里念高中,偶尔回家短暂住上一两天。翠溪村的村前村后,矗立着几根儿高压线杆子,空中盘绕的则是一根一根的电线,东一段、西一段,而家家户户的屋子里也多了一个用来照明的普通灯泡。看着这样的情形,我便觉得翠溪村真是变了模样,似乎更加洋气一些了,而过去存在的古朴与温暖则消退了不少。这个时候,重新想起过去年代里的煤油灯,我觉得那个年代猛然间遥远了许多、许多。而想起那位老奶奶家里的麻油灯,我更是感慨万分,仿佛那已经是极其地古老了,就像宋大伯讲述的故事、说书人赵先生说唱的段子,一样古老,一样遥远。

  一天午饭后,在家里一个大木箱内随意乱翻书本时,无意当中发现了一盏马灯,还有一盏罩子灯,马灯的表面已经是锈迹斑驳,罩子灯灯体的玻璃表面也满是灰尘。看着这两样已经过时,废弃不用的玩意儿,我就自然想起了小时候把它们当做宝贝儿对待的动人情形。使用麻油灯照明的那位老奶奶早已过世了,而用罩子灯办公的那位女教师也离开了翠溪村,当下的具体情状我一无所知。晚上吃饭时,爸爸打开了开关,屋子里顿时一片亮堂,看着闪闪发光的灯泡,我又禁不住想起了麻油灯、煤油灯,当然也想起了一度被自己视作世间物品的马灯与罩子灯——马灯是爸爸偶然带回家的那只,罩子灯则是女教师办公用过的那只。这个时候,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我的心间流动着、漂浮着。

  当我向父亲提到木箱里的马灯与煤油灯时,他只是淡淡地回应说,那是我从学堂的院子里捡回来的,村子里已经有电灯了,这玩意儿成了过时的东西,把它捡回来,当成废品,或许能卖几个钱。以前的煤油灯,更是没用了,龙王庙前的沟渠里,东一只、西一只,小孩把它当成玩具,踢来踢去,咱家的地畔上我也见过几只,那迟早会被雨水冲走的。听着父亲的话语,我不由感到惋惜。晚饭后,我在屋子里翻弄起来,想找出家里以前用过的那盏煤油灯,可最终只是白白忙碌了一阵子,那只煤油灯早已不知去向了。看来曾被我视作稀罕珍品的马灯与罩子灯无疑是没落了,而早已在翠溪村没落的麻油灯,当下更是绝迹了,见识过它的人们,大约只能凭记忆感觉其古拙与素朴的意味了。

  回到学校后,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可在空闲之余,或在夜深人静之后,总会记起那些式样各异的灯儿——麻油灯,马灯、罩子灯,还有煤油灯。这个时候,过去年代里的一些人事也会随之在脑海里浮动着,爱讲故事的宋大伯、说书人赵先生、坚持点麻油灯儿的老奶奶,还有那位严谨和蔼的女教师,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素朴、本真让我温暖、亲切。之后,我上了大学,又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可这几只素朴的灯,这几个素朴的人,一直真真切切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了这个灰色尘世里一束亮光,与我相伴,给我信念。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0-12-16 15:04:06
评论列表
评论/留言区
您好,请在下面输入您想发表的评论内容。
 
文学作品 推荐优秀作者作品
首页 < (1/28 共 1222 篇) > 末页
技术转移 一般管理 建筑保温材料 农林 茶叶 太阳能 仪器仪表 农业 育苗 建筑施工机具 家居日用品 安全 标识 安全防盗装置 安全座椅 工业新工艺 节能照明 医药新品种 组方新药 半导体照明 体育器械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 生活旅游用品 安全报警器 动力能源传输开关控制技术 风力海洋生物能源技术 安全保险装置 安全用电保护 工业 净水器 冶炼与铸造技术 医疗器械 材料 亲水性材料 装饰材料 工业安全控制 可控温节能技术 发电装置 生物基材料技术 农业机械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家居洁具 保健 低碳设计新型 建筑材料地板 建筑陶瓷 环境净化 信息安全技术 空气净化 林业器具 传感器及其应用 家居环境水电卫生装置 家居饮水机 清洁能源技术 电池 先进复合材料 服装面料 材料 导电纤维 服装功能性材料 建筑阻燃材料 新医术 银行管理 诊断方法 人身安全技术 材料管材 工业机械锅炉 工业摸具 生活用品 农业 机械 安全防滑带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艺术工具 工业机械挖掘机 家用电器 商品包装和贮藏技术 工业自动机床 工业配件 供热能源 建筑框架材料 动物养殖技术 新型或微观马达和发动机 公共安全技术 发电技术 食材制作与存储 特殊环境建筑设计新型 低碳排放技术 农牧兽医配方制剂及服务技术 信息技术信号与编码 启动开关控制 环保设备 工业交换器 家居文化艺术 家居新技术 城市服务网络 娱乐及玩具器具 工业汽轮机 工艺设备机具 诊疗改进技术 科技种植 人体健康功能恢复医术 监测传感器 非金属建筑材料 传统革新技艺 安全保护品 糖果及酒类制品加工技术工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新型 文化体裁制作技术 野外勘探技术 新技术车辆及配件 品种产业化技术 为保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服务方案 工业库存与调度 医疗技术和硬件新技术 系统装配技术 服装设计 计算机硬件技术 文化艺术传播技术 安全刹车装置 安全公共管理 面包糕点复合食品 纺织用纱线罩布皮革及填充物 农活技艺 传统艺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工业磁仪器 离合装置 环境工程技术 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有关人身健康和提高智力效率的技术 水资源利用技术 包装器械工具 再生资源生产技术 工业汽轮机内燃机 清洁能源技术 保健品 工业新型设备技术 医疗鉴定改进技术 电器终端 教育管理设备器具 运输装备 建筑设计新型 原创制作技术 绿色农林规划 观测观察 化工制剂配方 烹饪设备 天然材料节约技术 工业新工艺 纳米材料 环境工程技术 仓储平台器械工具 安全汽车防盗 自行车自动器个人活动辅助器具 工业磁仪器磁选设备 旅行及户外保护 水电网络 节水农业 水土保墒技艺 家具木、竹、环保制品材料 科技管理技术 技术性医疗方案 体育运动用品设计 医药药材加工储存 保健用品 光电信号技术 脱脂净化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健身用品 安全标志 安全与抗灾救护 防病思想 服装设计 家务燃灶新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环保家电 防疫技术 环保产品 服装工艺 城市服务设施 家用电器新技术 农业 机具 信号控制传送检测控制技术 家居洁净技术机具 食品标准控制技术 养殖技术 环境 净化 家居 生活用品 安全 保险装置 建筑 设计 管理 食材及添加材料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清洁能源技术 电器终端 建筑设计新型 工业新工艺 环境工程技术 运输设备运筹管理 安全与抗灾救护 服装设计 清洁能源技术 安全与抗灾救护 食品安全加工技术 环境工程技术 量子通讯
 
网络链接(KSN) 友好的连接联盟,让更多人知道你合作成功 大专院校 研究院所 产业公司 科技园区 协会事业 期刊网络 服务博览
本网域名: www.知识产品网.com,www.zhishichanpin.com,知识产品.中国,www.diwuchanye.com,第五产业.中国,集创.com,自版.中国,ipr品牌.中国,cnd5.cn,cnd5.net
友 情
链 接
     网站介绍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